歷朝歷代的皇帝中朱元璋可以說是最爲生猛的皇帝之一。他做過乞丐要過飯,當過和尚撞過鍾,打小穿開襠褲就給地主劉德放牛,後來人生一路逆襲,誅滅陳友諒,打敗張士誠,翦滅方國珍,將割據中原大地的羣雄收拾的服服帖帖,甚至後來組織北伐大軍攻滅元大都,推翻不可一世的“上帝之鞭”,將蒙古人趕回漠北,幾套“組合拳”愣是將蒙古人打回原形,重新過起了逐水草而居的原始遊牧社會生活。

可以說他的豐功偉業絕不亞於毛主席所讚揚的唐宗宋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個人功績甚至遠超歷代開國之君。

然而就是這麼位一生跟命運做抗爭,大輩子以爆虐蒙古人爲嗜好的千古一帝卻在其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

這便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了,威風顯赫虎虎生威的千古一帝朱元璋爲何卻作出一反常態將身後人事佈局委繫於孫子朱允炆之手?

首先,情感問題,促使朱元璋將皇位傳於朱允炆。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爲朱元璋最鍾愛的女人馬皇后所生,可謂根正苗紅。據史載,朱標出生於羣雄割據酣戰不休的歷史背景,當朱元璋喜得貴子,興奮之餘遊山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對比後來出生無人問津的永樂大帝朱棣,可見朱元璋對朱標的喜愛程度。

因此朱元璋從小便注重對朱標的培養,更是傾盡心血請來鴻儒大師宋濂等人來教導這位將來的大明帝國接班人,由此可見在朱元璋心裏朱標是未來大明江山不二人選。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朱元璋打算遷都長安委派朱標勘驗帝國新都的過程中,年僅37歲的朱標卻突然暴斃而亡,朱元璋痛心疾首,一夜之間爲之白頭。

正是由於朱元璋將所有的愛傾注於明日新星太子朱標身上,朱元璋在萬念俱灰追憶太子的思緒中便又將所有的愛轉移到了皇孫朱允炆身上,因而朱允炆被指定爲皇位唯一合法繼承人。

其次,朱元璋的悔悟。或許是太子朱標無端暴斃也引發了朱元璋深深的思考,他將朱標的暴亡歸咎於自己殺伐過重冤魂索命的因果報應,而朱允炆如同他老子朱標那樣仁愛恭儉,愛護萬民。

爲了避免重蹈覆轍,朱元璋索性便將與其父朱標有着相同特性的朱允炆立爲皇儲,以避免自己因“治亂世須用重典”而導致大明王朝因暴虐陷入四分五裂的格局。

因此對於朱標的去世,朱允炆便成爲大明王朝皇位繼承人的不二人選。

再次,馬皇后的因素。朱標是朱元璋與馬皇后二人感情的結晶,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剛投身郭子興軍營的朱元璋備受猜忌,因此常常被關禁閉,甚至在禁閉期間遭遇斷絕飲食的窘境,馬皇后爲救朱元璋多次將烙好的燒餅悄悄地揣入懷中,潛入獄中送給朱元璋,幾番下來馬皇后的胸口大面積燙傷。

在這段夫妻相濡以沫的日子裏,朱元璋深刻感受到了溫暖,明白了“糟糠之妻不下堂”的真諦,更是嚐盡了人間百味。因此在日後的日子裏朱元璋對馬皇后可謂言聽計從,甚至對待馬皇后畢恭畢敬,夫妻舉案齊眉成爲一時佳話。

馬皇后於公元1382年駕崩,處於人生極其痛苦的朱元璋,從此對馬皇后倍感思想,因此終其一生朱元璋僅有馬皇后這麼一位皇后。

然而,10年後,自己的愛子朱標也溘然長逝,內心尚未平復的朱元璋,先後遭遇愛妻和愛子的不告而別,其內心可謂油煎火煮,難以承受巨大的命運打擊。

雖然曾經的朱重八是那麼的鐵石心腸,但面對畢生鍾愛的兩位親人的先後離世,年邁的朱元璋再也經不起打擊了,於是帶着馬皇后的追思,作爲嫡孫的朱允炆便順理成章的成爲了大明帝國日後的掌舵人。

歷史的是是非非誰也無法理清,但朱元璋的這番決定,也許是對自己的最好告慰,讀者們說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