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茶可以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了,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药茶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仅可以造福全世界,也能全方面展示我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智慧,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

中药茶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饮茶之风的盛行,也促进了我国中药茶文化的发展与兴盛。可以说,中药茶的发展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01中药茶始于唐代

唐代是中药茶的发展初期阶段。《食疗本草》最早明确论述了中药代茶饮枸杞茶的用法、功效,提到“叶和羊肉作羹,尤善益人。代茶法煮汁饮之,益阳事”。

此外,《外台秘药方》也首次详细论述了“代茶新饮方”的制作、使用方法和主治疾病。该方由黄芪、茯苓、干姜、干葛、枸杞根、薏苡仁等14味中药组成,不仅组成的药物比之前增多了,而且多选用补益类药物。该方的制作与煮饮方式与当时的制茶饮茶方式一致,只是由之前简单的药茶,逐渐发展为具有保健治疗作用的仿茶类药茶复方。

中药茶

02中药茶盛于宋代

此时,中药代茶饮的应用有了较大发展,其独特的治病保健方式被人们广为接受,不仅在民间深受喜爱,也得到了宫廷王室的青睐。比如,由政府编纂出版的《太平圣惠方》中的8首药茶方,就有4首不含茶的中药代茶饮方。可见,中药茶的治疗功效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

除此之外,一些治疗老年疾病的复方代茶饮方,如治老人风热的中药代用茶方,不再局限于单方,而且组成复方的中药不再以补益类药物为主,种类更加丰富,中药茶也进入了兴盛时期。

中药茶

03中药茶成熟于清代

此时,上至宫廷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中药茶早已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治病疗疾的方法。在《清宫代茶饮精华》一书中记载了清代宫廷所用的中药代茶饮,包含了补益类代茶饮、调理脾胃类代茶饮、清热类代茶饮、除湿类代茶饮、安神类代茶饮、通便类代茶饮等10类代茶饮,240多首方剂。

另外,此时宫廷所用的中药茶饮方,均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中药茶方的选用,更切中病症,进一步提升了中药代茶饮的疗效,这也标志了中药茶的成熟。

中药茶

中药茶是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选药组方,将药物冲泡煎煮代茶饮用,是在茶文化中医学文化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具有养生保健、防病疗疾的一种养生疗法。

经过千年的发展,中药茶的品类更是繁多,应用更加广泛,中药茶在传统中药代茶饮的基础上,创立了大量疗效显著的中药茶方,相继研发出了众多中药茶品牌产品,如以“药食同源”为代表的金沥竹天使茶疗品牌。

以“药食同源”作为中药茶饮组方,通过传统制药工艺,保留了中药茶的平和,并能将茶中的药性充分发挥出来,被人体有效吸收,以达到辅助疗疾的效果,完全适用于当下人们的亚健康体质。

中药茶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安全高效、方便实用的独特中药茶饮,中药茶更契合了当下人们对养生、健康的便捷性需求,而中药茶独特的功效,温和天然的食疗特性,也让更多的人接受了中药茶文化,并随时代的需要,中药茶文化逐渐走向世界。

总之,中药茶因茶而兴,因茶而盛,又因其独特的养生功效,成为打开世界之门的又一张“新名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