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茶可以說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了,它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中藥茶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僅可以造福全世界,也能全方面展示我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智慧,成爲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亮麗“名片”。

中藥茶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飲茶之風的盛行,也促進了我國中藥茶文化的發展與興盛。可以說,中藥茶的發展與我國茶文化的發展密不可分。

01中藥茶始於唐代

唐代是中藥茶的發展初期階段。《食療本草》最早明確論述了中藥代茶飲枸杞茶的用法、功效,提到“葉和羊肉作羹,尤善益人。代茶法煮汁飲之,益陽事”。

此外,《外臺祕藥方》也首次詳細論述了“代茶新飲方”的製作、使用方法和主治疾病。該方由黃芪、茯苓、乾薑、幹葛、枸杞根、薏苡仁等14味中藥組成,不僅組成的藥物比之前增多了,而且多選用補益類藥物。該方的製作與煮飲方式與當時的製茶飲茶方式一致,只是由之前簡單的藥茶,逐漸發展爲具有保健治療作用的仿茶類藥茶複方。

中藥茶

02中藥茶盛於宋代

此時,中藥代茶飲的應用有了較大發展,其獨特的治病保健方式被人們廣爲接受,不僅在民間深受喜愛,也得到了宮廷王室的青睞。比如,由政府編纂出版的《太平聖惠方》中的8首藥茶方,就有4首不含茶的中藥代茶飲方。可見,中藥茶的治療功效已經得到官方的認可。

除此之外,一些治療老年疾病的複方代茶飲方,如治老人風熱的中藥代用茶方,不再侷限於單方,而且組成複方的中藥不再以補益類藥物爲主,種類更加豐富,中藥茶也進入了興盛時期。

中藥茶

03中藥茶成熟於清代

此時,上至宮廷貴族,下至黎民百姓,中藥茶早已成爲人們樂於接受的治病療疾的方法。在《清宮代茶飲精華》一書中記載了清代宮廷所用的中藥代茶飲,包含了補益類代茶飲、調理脾胃類代茶飲、清熱類代茶飲、除溼類代茶飲、安神類代茶飲、通便類代茶飲等10類代茶飲,240多首方劑。

另外,此時宮廷所用的中藥茶飲方,均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思想,中藥茶方的選用,更切中病症,進一步提升了中藥代茶飲的療效,這也標誌了中藥茶的成熟。

中藥茶

中藥茶是在中醫辨證理論指導下選藥組方,將藥物沖泡煎煮代茶飲用,是在茶文化中醫學文化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具有養生保健、防病療疾的一種養生療法。

經過千年的發展,中藥茶的品類更是繁多,應用更加廣泛,中藥茶在傳統中藥代茶飲的基礎上,創立了大量療效顯著的中藥茶方,相繼研發出了衆多中藥茶品牌產品,如以“藥食同源”爲代表的金瀝竹天使茶療品牌。

以“藥食同源”作爲中藥茶飲組方,通過傳統制藥工藝,保留了中藥茶的平和,並能將茶中的藥性充分發揮出來,被人體有效吸收,以達到輔助療疾的效果,完全適用於當下人們的亞健康體質。

中藥茶

作爲一種歷史悠久、安全高效、方便實用的獨特中藥茶飲,中藥茶更契合了當下人們對養生、健康的便捷性需求,而中藥茶獨特的功效,溫和天然的食療特性,也讓更多的人接受了中藥茶文化,並隨時代的需要,中藥茶文化逐漸走向世界。

總之,中藥茶因茶而興,因茶而盛,又因其獨特的養生功效,成爲打開世界之門的又一張“新名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