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芥末老生(作者原創授權)

東漢末年,荊州共有七個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爲“江北三郡”,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爲“江南四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初,劉備就趁周瑜和曹仁在江陵(今荊州市)鏖戰之際,迅速佔領了江南四郡。

(荊州七郡)

建安十四年(209年)底,江陵的戰事結束以後,孫權任命周瑜爲南郡太守,駐守江陵(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屯據江陵。),周瑜隨即就把南郡在長江南岸的地區全部交給了劉備統轄(周瑜爲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劉備馬上也投桃報李,以左將軍的身份上表朝廷推薦孫權爲車騎將軍,遙領徐州牧(劉備表權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

劉備在此後任命諸葛亮駐守臨烝(今衡陽市),主持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的政務,統籌調度三郡的財賦稅收,確保軍需(以亮爲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同時,他又不斷招攬徵辟荊州當地的名流賢才,以前劉表手下的官員,此時也有很多陸續從曹軍佔領區南下投奔而來,在他身邊很快就彙集了像馬良、龐統、鄧孔山、陳震、廖立、霍峻、向朗、蔣琬,這樣的大批謀臣幹吏。

不久之後,在廬江郡起兵反叛曹操的雷緒,被夏侯淵擊敗,也帶着數萬人馬投奔劉備來了(使淵督諸將擊廬江叛者雷緒,緒破。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顙——作者按:稽顙,讀音qǐsǎng,古代的一種禮節,屈膝下跪,雙手朝前,以額觸地,以表示極度的虔誠。後世稱爲"五體投地"。),劉備的實力自此開始急劇膨脹。在劉琦死後,劉備的手下衆人就一起推舉他接任了荊州牧之職(羣下推先主爲荊州牧),治所設立在公安(今湖北公安縣)。

劉備在周瑜將長江南岸交給他以後,就將大本營駐紮在了油口。因爲此時他還是朝廷任命的左將軍,大家在書信往來時都會問候一句“左公安否”,而劉備在回信的時候,也都會回覆一句 “公安”。年屆50的劉備,現在終於又有了自己的地盤,這回可以小小地放肆一下了,不久他就將油口特意改名爲公安,志得意滿的心情溢於言表。(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爲公安)。

(劉備:一切盡在掌握!)

公安是一個大的渡口,就在江陵下游幾十裏遠的位置,南面背靠自己的廣闊腹地,北面有長江天險可以阻擋曹軍南下的兵鋒,向東又可以隔絕江陵和江東地區的水上通道,劉備選擇這裏作爲大本營的用意,非常值得玩味。

眼看劉備的實力日益壯大起來,孫權對他也愈發地重視,決定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用聯姻的手段來穩固兩家之間的同盟關係(權稍畏之,進妹固好)。而劉備也藉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市)迎親的機會來與孫權談判,希望能得到整個南郡的控制權(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

(孫尚香:非逼着我嫁個糟老頭子)

此時劉備所轄地域的北面和東面都是孫權的地盤,西面是隔絕了東西交通、難以穿越的武陵山脈,完全被封閉在這樣一個逼仄的區域內,沒有一條可以溝連外界的通道。他再求南郡的目的,就是要取得沿長江向西入川的通道和前進基地,以便開始執行“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因爲“隆中對”方案是己方的絕密計劃,劉備就以現有地盤過於狹小難以安頓日益增加的人馬爲藉口相求。但是孫權的衆謀士中,只有魯肅建議同意劉備的請求,其他人全都反對(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而周瑜也竟然勸孫權趁此機會把劉備軟禁起來作爲人質,然後要挾關羽、張飛隨同周瑜參與以後的作戰。這樣一來,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劉備的地盤和人馬統統收入江東的囊中(注1)。

(周瑜:左公既然來了,那就別走了)

周瑜自從在赤壁和劉備聯手作戰共同禦敵以後,就一直對他抱有極深的警惕,覺得以他的能力來看,終非池中之物,一定要徹底壓制住纔行。此前雖然把南郡在江南的地盤都讓給了劉備,這看似慷慨重義,其實則是惠而不費,第一,他的部隊如果跨江而置就不好協調指揮,撤回北岸反而更方便了;第二,雖然劉備把長江南岸都整合在一起了,但是還是被孫權的地盤包圍擠壓在長江以南,沒有絲毫可以擴張的餘地,生存命脈依然被江東攥在手裏。

但是,孫權考慮再三之後沒有同意周瑜的建議。孫權不喫掉劉備的原因,想來應該有這麼幾個,一是,曹操的實力強大依然對江東虎視眈眈,劉備部隊的戰鬥力可以補足江東軍隊陸戰的短板,而江東之前與曹軍的長期消耗戰已經造成了部隊疲憊和糧草匱乏;二是,因爲原先劉表統領的荊州地區與孫權一直處於敵對和交戰狀態,反對孫權的情緒非常嚴重,劉備在荊州待了很多年,被當地士族和民衆所接受和擁戴,如果沒有劉備在那裏坐鎮,局面很容易失控;三是,劉備並非是甘居人下的,留在身邊很難控制;四是,如果軟禁劉備,不但道義上說不過去,而且在江南四郡有諸葛亮、向朗、龐統等人主持政務,又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掌握着部隊,還有劉禪可以繼承劉備的法統(雖然劉禪此時才二三歲),假如一旦劉備出意外,他們不但不可能受要挾,而且馬上就會跟江東全面開戰,到時局面難以控制,蒙受巨大損失的同時,非常可能還被曹操鑽了空子(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擥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孫權:還是放妹夫一馬吧)

雖然這次暗算劉備不成,但是周瑜也沒閒着,他爲東吳的發展做出了一項極爲重要的長遠規劃。在劉備回公安之後,周瑜專門來到京口,向孫權提出了一個宏大的軍事計劃:西進入川攻打益州,先統一長江上下游,形成真正的江防一體化,以長江天險爲界北拒曹操。然後再以益州爲跳板攻打下漢中,形成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態勢。待天下有變即可聯合在關中的馬超爲援,進攻襄陽北圖中原了。這就是著名的二分天下戰略。那個時候,東吳上上下下都沉浸在對曹軍連續勝利的喜悅和驕傲情緒之中,孫權被這個計劃深深地吸引住了,很快就批准予以實施。周瑜隨即返程去安排起兵事宜,不料卻不幸病逝於返回江陵的途中,時年三十六歲。(注2)

周瑜死後,由於魯肅和程普的才能都不足以接棒,入川的計劃也就只得擱置下來。那麼假如周瑜沒有這麼早的去世,這個宏大的計劃究竟能不能實現呢?這個計劃雖好,但是實施起來卻存在不少的現實困難。劉璋雖然闇弱,但政局並未崩壞,人心穩定軍隊鬥志不怠,蜀道艱難,只要依託地利優勢,就能把周瑜的步兵輕易拖死在堅城雄關之下,在江陵、合肥打攻堅戰的喫力程度,充分暴露出東吳軍隊陸戰能力不足的弱點,就更不要提在崇山峻嶺的山地作戰了。但是,這些情況周瑜也都應該做過評估,那麼他最大的底牌,有可能就是依靠甘寧這樣熟悉地理又有人脈的當地人(益州巴郡人)爲前導,快速取得突破。

(甘寧:我就是甘做一個帶路黨!)

然而,長江上下游之間綿延幾千裏,糧草補給如何保障?江東可以調動的部隊總計不超過十二三萬之衆,這麼少的兵力如何配置進攻的部隊,又如何沿江佈防?假如在周瑜的進攻部隊深陷益州的時候,曹操突然從襄陽與合肥兩個方向同時南下,那時江東的部隊首尾難顧極易被分段擊破,而長江防線一旦有一點被攻陷,就意味着全線的崩潰。再加上早已把益州視爲生命線的劉備絕對不會坐視周瑜成功入川,必然會處處予以掣肘。所以,綜合看來,這個計劃的制定還是未免太過於一廂情願了。

周瑜死後,由魯肅接任駐守江陵,在他的力主之下,孫權同意了把南郡全部交給劉備統轄,因爲既然不去打益州了,那就一定要主動給劉備一條出路,否則劉備將來也一定會自己想辦法殺出一條血路來,不如索性現在就把他推到對抗曹軍的第一線去,分擔江東在荊州方向的軍事壓力。不久之後,魯肅移師陸口(今湖北嘉魚縣陸溪鎮),劉備的部隊北上接防。

(魯肅:一定要聯劉抗曹,這是基本國策,不可動搖!)

然而並不甘心就此放棄入川的孫權,還是對劉備做了一次試探。他派人去找劉備說:咱哥倆一起去打劉璋吧,勝利之後你喫肉來我喝湯。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劉備左右爲難了,益州那邊已經被他視作自留地了,他是無論如何不會同意和孫權一起去打劉璋的,也不會答應東吳軍隊過境的,但是就這麼直接拒絕也拉不下臉來。於是冠冕堂皇地巴拉巴拉給孫權講了一篇論統一陣線重要性的工作報告,可惜孫權不搭理他這套,馬上派堂兄孫瑜領兵前進到了夏口(今武漢市漢口區)隨時準備沿江入川。主簿殷觀給劉備出主意:就說我們剛剛收服荊州五郡,人心尚未安定,不宜出兵,讓孫權自己獨自出兵就好了,如此一來,那孫權必然不敢越過我們獨自西進。

劉備於是先安排關羽帶兵屯江陵,張飛帶兵屯秭歸(今湖北秭歸縣),自己屯兵公安,守住了沿江入川的這幾個重要據點,然後派人對孫瑜說了句很“流氓光棍兒”的話:雖然咱們是親戚,可你們如果真要去攻打益州,我哪怕就算披頭散髮去隱遁山林,也不會和你們一起去打盟友而在天下人面前失信。他說的這話這是啥意思啊,這就好像是一個人手裏拎着把菜刀,領着自己的幾個兒子圍住了一個來他家想要找他借點兒米的親戚說:幹嘛只借米呢,咱們是親戚啊,有難處了我能不幫你嗎,這麼着吧,你也別借米了,你看我家裏神馬東西好你特麼就拿什麼吧,要不你乾脆把我家的東西全都拿你們家去算了。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誰還看不懂劉備這葫蘆裏到底是賣的是什麼藥啊:你特麼敢來?敢來我就弄死你。於是,孫權撤兵。(注3)

此後,江東的戰略進攻和防禦方向就開始轉向了北方的合肥。

劉備終於向北跨過了長江,安穩地佔據了江陵,把南郡的南北岸全部整合在了一起,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入川通道和向北的前進基地,這就如蛟龍入海一樣,從此再沒有人能阻擋得住他前進的步伐了。至此,荊州七郡終於確定了歸屬,曹操退守到南陽郡,孫權控制了江夏郡,劉備得到了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和南郡,荊州從此而三分。

就在這個劉備躊躇滿志、孫權黯然神傷的時候,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在北方已經修整了二年的曹操爲了讓自己的政治前途能更進一步,下達了一道進攻的命令 ,然而這個進攻命令產生的蝴蝶效應,在幾年後差點兒將他畢生的功業毀於一旦。當然,這是後話。

注1. 《三國志 周瑜傳》: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乆屈爲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爲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注2. 《三國志 周瑜傳》: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衂,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道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瑜還江陵,爲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

注3. 《三國志 先主傳》:權遣使雲欲共取蜀,或以爲宜報聽許,吳終不能越荊有蜀,蜀地可爲己有。荊州主簿殷觀進曰:“若爲吳先驅,進未能克蜀,退爲吳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贊其伐蜀,而自說新據諸郡,未可與動,吳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吳、蜀之利。”先主從之,權果輟計。遷觀爲別駕從事。獻帝春秋曰:孫權欲與備共取蜀,遣使報備曰:“米賊張魯居王巴、漢,爲曹操耳目,規圖益州。劉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則荊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進討張魯,首尾相連,一統吳、楚,雖有十操,無所憂也。”備欲自圖蜀,拒荅不聽,曰:“益州民富強,土地險阻,劉璋雖弱,足以自守。張魯虛僞,未必盡忠於操。今暴師於蜀、漢,轉運於萬里,欲使戰克攻取,舉不失利,此吳起不能定其規,孫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雖有無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議者見操失利於赤壁,謂其力屈,無復遠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今同盟無故自相攻伐,借樞於操,使敵承其隙,非長計也。”權不聽,遣孫瑜率水軍住夏口。備不聽軍過,謂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潺陵。權知備意,因召瑜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