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清朝,無論你喜歡乾隆,還是厭惡他,誰都沒法否認,乾隆帝是清朝最具影響的帝王,起碼在民間。因爲在民間,乾隆都成了“神”。如這則民間傳說。

一次乾隆南巡時,由於排場太大,驚動已修煉成精的神龜,越看越羨慕嫉妒恨,於是化成一書生模樣,來到乾隆面前。

乾隆已經看出此人絕非尋常,故而也很客氣。一番交談後那書生便問:“你看看我啥時候能當皇上啊?”

乾隆一驚,敢當面問我這個問題,這是個什麼人?乾隆雖心裏喫驚,可臉上卻平淡如水,哦了聲,一轉頭看見了船上的燈了,於是乾隆有詞了,道:“你想當皇上?好說,除非燈頭朝下時。”

說完,乾隆還很得意,因爲這在他眼中,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可哪料那書生卻哈哈大笑說:“好,你金口玉言,我記住了。”言畢,化成清風而去。

一晃到了晚清時期,電燈發明並傳到了清朝,這不正是乾隆所言的“燈頭朝下”嗎?於是乎此神龜投胎,叫袁世凱,奪了大清天下。

看看這個民間傳說,乾隆是不是成神了?一句話,就註定了大清的生死。而跟這則民間傳說相匹配的,其實便是歷史上真實的乾隆,狂得能上天!甚至連他爺爺康熙,都成了他的陪襯一般,如下面這則出自《清高宗實錄》中的一段記載。

說晚年時的康熙,被九子奪嫡的事給鬧得寢食難安,雍正奉行“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戰略,打着孝道幌子,請康熙到自己的雍王府裏來散心。

康熙來後,雍正就特意安排了12歲的小乾隆出來,結果康熙一見,就大喫一驚,連忙放下手中的酒杯,對乾隆是倍加寵愛,且隨後還決定要帶入宮中,親自撫養教育。

且更讓人喫驚的是,不久後康熙還要走了乾隆的生辰八字,並得出一個結論,說,乾隆纔是大清國真正的帝王。潛臺詞是,老天爺註定乾隆當皇上。

由於此事出自確切的史料,且乾隆在懷念康熙時,也曾親口說過。於是許多人都一面說,乾隆是被一個八字,決定命運的帝王。另一方面,卻又說,這其實證明了,乾隆對康熙的崇敬。

但果真是如此嗎?其實,關於此事,是後人的曲解罷了。

一則,康熙也是人,見到自己還年幼的親孫子,能端着架子嗎?這不可能!自然放下酒杯,要親近親近。

二則,雍正繼承帝王,更主要是實打實,靠自己爭取來的,雖跟他導演的這出“爺孫戲”有點關係,但也僅僅體現出了雍正的謀略,跟乾隆沒啥關係。

三則,乾隆之所以提這事,主要是表功。既,大清國在我的治理下,達到了頂峯,但他敢這麼直白的說出來嗎?必然前面要放一位當陪襯,因此推一下爺爺康熙,用康熙這個非常正常的動作,烘托他自己的不凡——這不是狂,是啥啊?

所以,歷史上真實的乾隆,並非影視劇那般搞笑模樣,而是一位狂得能上天的人物。什麼和珅、紀曉嵐、劉羅鍋,誰敢跟乾隆叫板?不信,看下乾隆的這句話:前代所以亡國者,曰強藩,曰權臣,曰外戚,曰女謁,曰宦侍,曰奸臣,曰佞幸,今皆無一彷彿者。

意思就是說,乾隆認爲,王朝衰敗或覆沒的外在原因是,一有強悍的外藩,二有厲害的權臣,三是外戚專權,四是宦官亂政……除此之外,還重點指出了奸臣和佞幸。最終乾隆自誇,在我的治理下,這些外在原因,都不存在!

須知奸臣和佞幸,對應的是忠臣和能臣!沒有前者,如何出現後者?

所以,這纔是真實的乾隆,臣子們都是一羣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辦事人員罷了!在這種情況下,哪個臣子敢如影視劇那般,跟乾隆開玩笑,就更別說叫板了。

如,當時有個當時有個姓薛的官員,給乾隆上了講學奏摺。哪料乾隆,卻冷笑道:“此朕十二、三歲時所熟悉之論。”說完後,也覺得有點打擊人家的積極性,便又補了一句,“然使此等之言,時聞朕耳,以補朕之遺忘,亦未不可”。

是不是裏裏外外都是一個狂字?

乾隆不但對大清如此,對前明更是這種態度,如下面這幅畫像,他高高在上,右邊那位是誰?沒錯,是朱棣,變成了一副俯首聽命的模樣!

這纔是歷史上真實的康熙,對前朝雄主朱棣如此,對本朝聖祖康熙如此,於是乎在民間,便又來了個“指定袁世凱”的民間傳說!

那麼乾隆這麼狂,是好事是壞事?站在當時的角度來看,顯然是好事,畢竟這的確證明了大清的昌盛。但站在歷史角度來看,卻爲日後迅速衰落,埋下了伏筆。正是因乾隆太狂,導致了其自滿。於是拒絕學習,哪怕工業文明的成果,隨着英國使臣來到大清,乾隆依然傲慢異常。

所以說來說去,狂,或許不是錯,錯就錯在了因爲狂妄,而失去了學習態度和精神。這其實才是乾隆給後人留下的最寶貴的經驗,而不是那些傳說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