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大多数手机都有背景虚化模式,但当你仔细观察iPhone 12 Pro这次拍摄的人像照片时,就会发现它的虚化算法不是简单地把人物抠出来,然后把其余的东西一股脑地给全部虚掉。它的算法呈现出的是一种渐进式的,自然的焦外柔和效果。正因为如此,你很难将这次iPhone拍摄的照片,与单反相机拍摄的区分开来。”

2020年12月8日,在苹果优质经销商尚派正品⻄安高新大都荟店门店里,我们三易生活在现场欣赏到了城市探索家、旅行者和创意摄影师NK Chu用iPhone 12系列机型所拍摄的照片。据了解,这组照片都是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西安,用iPhone 12系列的镜头进行了一场以“十二时辰”为主题的创作,其中不仅诞生了数量众多的惊艳作品,也让这位平日里早已接触过无数智能手机、单反相机,以及其他更专业影像创作设备的用户,对于iPhone 12系列的影像算法、成像风格,甚至是影像生态,有了更多的认知。

大家都在说“智能相机”,但苹果凭什么能脱颖而出

谈到如今智能手机的成像技术,“AI”可能是最容易被大众首先想到的一点。事实上,只要是使用过近年其他品牌智能手机的朋友,可能都会有这种体验。一打开相机APP,在屏幕里看到的景象立刻感觉就像是现实世界上了一层“美颜滤镜”一样,红花绿草、蓝天白云。不得不说,这样的风格非常讨好大众在一般社交媒体里的喜好,也非常能够让人直观地感受到“AI”的作用。

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在A系列芯片中集成神经网络单元的苹果,又是如何在iPhone系列机型中实践他们对于“AI拍照”的理解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NK Chu此次的作品。

子时 11pm-1am 夜间模式人像

巳时 9am - 11 am 人像模式

未时 1pm - 3pm 智能 HDR 3

酉时 5pm - 7pm 实况照片

是的,正如这组以“十二时辰”为名的照片那样,NK Chu用了整整24小时的时间,在古都西安的各个地方使用iPhone 12系列拍摄了许许多多不同场景、不同光线条件、不同主题的照片。而在这些照片中,我们其实就已经能够看出苹果此次在相机“AI”上的用心了。

比如说在夜间的人像拍摄方面,当前的主流手机基本都能在侦测到暗光+人像的拍照场景后,自动延长曝光、提亮面部,但它们并不具备iPhone 12 Pro与iPhone 12 Pro Max的Lidar激光雷达传感器,这意味着这些手机靠的是算法从2D的平面图像中分割面部与背景。相比之下,由于具备了主动式的3D测距能力,iPhone 12 Pro系列两款机型不仅仅能够有拍出清晰的夜间人像,它更能够做到不依靠补光灯,就将夜间照片的背景也拍出美丽的虚化效果。

又比如说,在拍摄大光比的逆光照片时,我们都知道,传统智能手机能够自动启用高速连拍模式,从而将多张不同曝光值的照片合成一张,这就是所谓的HDR算法。但因为它本质上靠的是整张照片的多帧合成,这就意味着拍摄者哪怕只要轻微手抖一下,整个照片的解析力就会立刻大打折扣。

那么苹果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根据NK Chu在现场的讲解显示,苹果的诀窍在于自研智能HDR3算法。它并不会傻乎乎地对整张照片应用多帧合成,而是会对照片里过亮和过暗的地方单独进行分割,在通过多次AI分割之后,再专门对分割之后的小画面元素进行HDR合成,最终重组为一张照片。这样一来,画面主体中既不过亮也不过暗的部分,就会更少受到设备晃动的影响。从而在拍摄出高动态画面的同时,让细节的解析力也得到更好的保留。

话说到这里,大家意识到什么了吗?没错,一方面苹果选择了高度原创的AI拍照算法,并非盲目地跟风行业的通用思维;而另一方面,针对其他机型在“AI拍照”最终成像效果上的各种短板,苹果方面则通过使用更复杂的成像原理,以及更高成本的额外传感器等解决方案去进行补足。

这种“不随大流”、“肯花成本”的做法,正是苹果对于AI在如今手机影像领域使用方式的理解,无疑也是使得iPhone 12系列在成像效果上脱颖而出的一大要素。

1200万像素很够用,更关键的是所有的摄像头都好用

在活动中的样片赏析后,我们三易生活也与NK Chu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有意思的是,我们首先就问了NK Chu一个可能许多朋友都关心的问题。在当今智能手机普遍都已经达到5000万像素、6400万像素甚至1亿像素的大背景下,像iPhone 12系列这样坚持使用的1200万像素传感器的方案,真的足够吗?

面对这个疑问,NK Chu首先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佳能的顶级旗舰单反,今年1月发布的1DX MarkIII。作为一款官方售价高达53499元的顶级产品,1DX MarkIII“仅仅”只有2010万像素,但这却一点也不妨碍它成为全球新闻摄影师所追捧的最强相机之一。

为什么会这样?根据NK Chu的说法,这其实是因为当我们说到“高像素”的时候,它真正能够体现的用途主要有两种。一是自己拍完了照片放大之后观看,能看到多一点的信息量;二是真正去打印成照片、或者在出版物上刊发的时候,高像素的照片可以打印成更大的尺寸,而不会被看出像素点。

但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一方面虽然很多消费者刚买到高像素手机的时候,可能喜欢每次拍完照都放大看一看,但这种习惯很快就会被弃之脑后。于是乎,如果我们只通过手机的小屏幕看自己拍出的照片,那么高像素的优点其实是并没有被利用的,更不要说社交软件普遍都会压缩图片了;另一方面,除了专业的摄影师外,手机用户中很少会有人会在拍摄照片后打印成等身大甚至更大尺寸的照片装裱起来,也使得超高的像素根本就得不到发挥。

况且智能手机的CMOS传感器就只有那么大,过高的像素必然意味着单个像素的感光能力被削弱,最终成像的噪点、感光、夜景等等表现,真不见得比原生1200万像素更好。比如说,NK Chu提到,苹果曾经在巨幅广告牌上直接使用过由非专业用户通过iPhone拍摄的照片作为宣传,而在那个时候,并没有人会觉得广告牌上的图片像素不够。

超广角+夜景模式

不过比起关注摄像头的像素,在此次活动中NK Chu在谈到iPhone 12系列的拍照体验时都会格外强调一件事,那就是iPhone 12 Pro系列两款机型的三枚1200万像素摄像头,在成像素质、画面风格,以及功能性上都做到了高度的统一。比如说,深度融合、智能HDR3这些算法,在三枚摄像头上都能起作用;比如说这次的超广角和长焦镜头,一样也可以使用夜景模式;又比如说在整个变焦过程中,大家会注意到这三枚摄像头在成像风格与白平衡表现上不会出现变动,能够做到始终如一。

iPhone 12 Pro系列的三颗摄像头在白平衡、色彩表现上表现一致

说实在的,站在我们三易生活的角度来看,这可以说是苹果对全部的三颗摄像头都有用心优化,都使用了不错硬件配置的明证。而站在专业摄影师的角度来说,他们觉得智能手机的变焦设计就该做成这样才对,因为“变焦”的概念本来源自相机,而相机从来就不会因为变焦而损失像素。如果一款智能手机主摄很棒,但切换到超广角或者长焦端解析力就因为副摄用料不佳而急剧下降,那么这样的“变焦”还能叫做变焦吗?

专业和民用本无藩篱,至少在手机上本该如此

或许有些朋友看到我们此次放出,专业摄影师用iPhone 12系列拍摄的照片可能会觉得,这些样张肯定使用了特殊的拍摄手法,或者借助了专业辅助工具才能实现的,否则手机怎么可能拍得这么好。

午时 11am - 1pm 深度融合

然而我们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整场活动中,摄影师所使用的均是与大家可以买到的完全一致的iPhone 12系列机型,既没有借助什么专业工具、甚至就连第三方拍照APP也没有使用,而是完全通过iOS系统自带相机APP来进行的创作。

不过大家会有疑虑也是正常的,因为这实际上也正是iPhone与其他智能手机产品在相机设计上的一个极大区别所在。

大家可以试一下,拿出常用的、带有AI拍照算法的机型,在使用默认的自动模式拍一张照片后,再开启相机里的“专业模式”,拍摄同一对象的另一张照片。

发现什么了吗?没错,很多在自动模式下拍照很艳、很亮的机型,在开启专业模式后,画面就会立刻变得“写实”,甚至有可能还显得有点暗淡或者发白。这并不是说专业模式不好,而是因为厂商可能会有意识地针对“普通消费者”与“专业摄影师”两种群体,在相机中做了区别对待。

如果是普通消费者,通常只会使用自动模式拍照,那么手机就让画面提亮、增艳,用失真换来“讨好眼球”的发色。而如果是专业的创作者,他们知道普通手机的自动拍照模式其实画面是不真实的,于是会打开专业模式,自己手动调节拍摄参数,此时手机就会关闭AI功能,回到正常的、还原的风格上来。

这有意思吗?有意思,但其实没有必要。因为这种设计,掩盖的正是这些机型AI算法还不够强大、不够智能,掩盖的是相机默认成像风格不能同时满足普通消费者和专业创作人士需求的这个事实。

而这一点,也正是专业摄影师喜爱使用iPhone进行创作的原因所在。以我们展示的这些样张为例,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消费者,无疑都会觉得画面非常好看。普通消费者满意的,可能是苹果这次在夜景、人像,以及逆光等方面,大幅进步的画面表现。而在包括NK Chu在内的专业摄影师看来,iPhone精妙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夜景尽管感光能力强了许多,但不是无脑的提亮,更不会导致色彩出现失真;它的虚化虽然也是后期处理出来的,但比起其他机型单纯的突出人像,iPhone的虚化更自然,更像是相机的效果;它的逆光的确大幅进步了,但绝不仅仅是将暗处亮度拉高,而是真正地提高了整个画面的动态范围,并依然保留了强烈的层次感,同时也预留了进一步图片处理的宽容度。

最为重要的是,虽然iPhone可以满足专业摄影师的这一系列需求,但它所需的操作却比其他智能手机产品还要更少。因为你只需要按一次快门,接下来的事情,iPhone自然会来搞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