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很多經典菜餚的傳承,都要歸功於那些喫貨帝王,今天咱們要說的這道“宮門獻魚”也是如此。

公元1670年,康熙微服南下,路過一個叫做“宮門嶺”的地方,頓時眼前一亮,被這裏的風景給迷住了,逗留了很久。不知不覺就到了飯點,康熙四處看了一下,卻沒找到喫飯的地方。

無奈之下,康熙又翻過一個小山坡,終於發現了一家酒樓。

此時的康熙已經是飢腸轆轆了,直接喊來了店小二,讓他把這裏最好的酒和菜都上上來。不多時,店小二就端上了一盤魚,說這是本店的招牌菜“腹花魚”。

康熙一嘗之下,頓覺鮮嫩無比,入口即化,再也顧不得形象,一頓風捲殘雲,立馬就將這條魚喫光了。喫完後,康熙依然意猶未盡,問到:這魚爲什麼叫做腹花魚?

店小二解釋道:這條魚常見於池塘裏,腹部長有非常美麗的花紋,因此得名。

康熙心想這魚如此美味,名字卻有些不雅,頓時心生一計。於是他喊來老闆,說要給魚換個名字。老闆聽後也沒拒絕,答應了他。於是,康熙寫下了“宮門獻魚”四個字,還留下了“玄燁”二字。

老闆見新名字的確比腹花魚好聽,就採用了這個名字。又見這幾個字寫的氣勢磅礴,很是好看,就將其做成匾額,掛在了店門上。

由於此地比較偏遠,因此也沒人發現字是出自康熙之手。

直到一位縣令視察路過這兒,這才詫異不已,連忙叫來了店老闆,詢問當時的情況。

之後,這件事也傳了出去,這道“宮門獻魚”也成了非常出名的一道菜。原本冷情的酒樓也變得火爆至極,每天來這裏喫魚的人絡繹不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