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反覆咳嗽不見好,竟跟它有關,問了3個醫生才知道原因!

前幾天發生一件事,讓我又急又氣!

同事孩子咳了半個月,因爲一開始咳得不嚴重,所以一直選擇在家用冰糖雪梨食療。

昨天看她跟孩子視頻,發現孩子臉色蒼白,鼻子上還掛着明顯的清鼻涕,引起了我的注意。

立馬跟她說:這可能是風寒咳嗽,不能喫冰糖雪梨,快帶孩子去醫院!

我們常說藥食同源,用對了的確能加速身體康復,但用錯了,反而會加重病情!

下半年是感冒咳嗽的高發期,剛好前幾天媽媽們想要我分享一下咳嗽的區分,所以特意跑了幾趟中醫院諮詢醫生,整理了這篇文章。

閱讀全文只需要2分35秒,請媽媽們無論如何耐心看完,如果你身邊有同樣喜歡食療的家長或長輩,也請幫我轉給她們。

1

同是咳嗽

卻是不一樣的病

雪梨止咳的觀念非常深入人心,上網隨便一搜就有很多帖子,但大多都沒講清楚具體適應症,讓很多人誤以爲雪梨就是咳嗽的“萬能藥”。

事實上,咳嗽的本質就是一種症狀,引起咳嗽的原因不一樣,在食療和用藥上也完全不同。在使用食療以前,我們一定要學會區分寶寶的咳嗽類型。

常見的外感咳嗽分爲風寒咳嗽和風熱咳嗽,主要觀察4個點:舌苔、痰液、咽喉、鼻涕。

爲了更加直觀,我整理了一張表,媽媽們可以收藏一下:

*大人咳嗽也可以參考這張表

1、風熱咳嗽

如果寶寶舌質紅、舌苔薄黃,咽喉腫痛,痰液是黃色且比較稠,有些可能還伴有發熱、微出汗,說明寶寶內熱較大,是典型的風熱咳嗽。

這裏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判斷經驗:

有一回小寶咳嗽,我是先看他的舌頭,發現顏色比較紅,然後聽他咳嗽的聲音,發現有明顯痰聲,但是總咳不出說明他有痰,且痰液偏稠。

然後他告訴我喉嚨痛,因此我確定他屬於風熱咳嗽。

注意判斷方式:一看,二聽,三問

有些寶寶比較小,還不會說話,媽媽們就要注意觀察寶寶不尋常的表現,比如喝水時哭鬧,不愛喫輔食或不肯下嚥,有可能就是咽痛引起的。

針對風熱咳嗽,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常見的食材有:西瓜、蓮藕、冬瓜、枇杷、馬蹄、絲瓜、雪梨、羅漢果。

辛辣、容易上火的食物禁止食用,如羊肉、烏骨雞、魚、蝦、棗、桂圓肉、荔枝、核桃仁、辣椒、櫻桃。

2、風寒咳嗽

風寒咳嗽表現爲舌質淡紅、舌苔白,痰液稀、白黏,咽喉癢,清鼻涕,無汗。

這次同事的寶寶屬於風寒咳嗽,冰糖雪梨偏涼性,這個時候給他喫會適得其反。

就好比一個人在冰天雪地裏已經凍得不行,你再喂他喫一根冰棍,寒上加寒,又怎麼會好呢?

注意:風寒咳嗽要喫溫熱食物,風熱咳嗽要喫清熱食物。

如果寶寶屬於風寒咳嗽,那麼媽媽們可以給她一些溫熱化痰止咳的食物:生薑、橘子、蔥白、香菜、白蘿蔔、白菜根等。

不建議喫的食物:綠豆、螃蟹、柿子、柚子、香蕉、獼猴桃、甘蔗、西瓜、苦瓜、荸薺、海帶、紫菜、生蘿蔔、茄子、蘆蒿、藕、冬瓜、絲瓜、地瓜等。

2

小貼士

雖然我自己也推薦過不少緩解咳嗽的輔食,但通過這件事,我要提醒媽媽們,不能過分依賴食療。

網絡上很多人爲了博眼球,大肆誇讚食療的功效,媽媽們一定要學會辨別。

一般來說,食療對於預防和生病初期比較管用,或者在病程中起到一定輔助作用,不能光靠食療治病,對於確診的病症還是要遵循醫囑。

拿咳嗽來說,當出現以下情況時,立刻帶寶寶去醫院,別在家裏浪費時間了。

❶ 3個月以下的寶寶,一旦出現咳嗽,建議立即去醫院。

❷ 咳嗽時有“嘶嘶”的聲音,呼吸急促,可能是支氣管炎造成的,要立即去醫院。

❸ 感冒後1-3天開始頻繁咳嗽,常發生在夜間,咳嗽聲嘶啞如犬吠樣,嚴重時面色發青、口脣發乾、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可能是急性喉炎引起的咳嗽,要立即去醫院。

❹ 咳嗽並伴有發熱、嗜睡或哭鬧等症狀時,應立即去醫院。

❺ 咳嗽持續一週並且沒有好轉時,也應立即去醫院。

另外,這次在醫院諮詢的時候,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家長把孩子帶來醫院卻說不清病情。

比如什麼時候開始的?什麼時間咳得最嚴重?喫過什麼藥?……

要知道1個兒科醫生一天至少接診100多個患兒,時間一長難免麻木疲憊了,如果家長不能準確告知病況,可能醫生開出的藥都是一樣的。

如何讓醫生給咱們寶寶看得更好?準備了一份描述病情的模板,無論會不會去醫院都要做好記錄以備不時之需。

寫在最後的話

說實話咱們這個時代的父母真挺不容易的,被濫用抗生素,過度醫療支配着恐懼,想在網上求證,卻有太多一知半解的言論,有的甚至還要販賣焦慮。

爸爸媽媽們一定不能照搬照抄,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獨立思考是我們首先應該做到的,也是我們爲人父母給孩子從小的一種教育。

我真心希望每個父母從媒體渠道得到的育兒知識都是正確的,並將以次爲準則要求自己,分享正確知識,讓每一位父母能夠心中有譜,帶娃不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