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奖中心

编辑 | 学术君

早在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关于避免人才项目异化使用的公开信》,已明确表示国家杰青和优青是人才项目,不是帽子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年度国家基金人才类项目申报工作会上。罗喜胜副校长做了申报工作动员,他提出:

杰青、优青不是“帽子”,而是一个学术高峰,此类项目的定位是培养优秀学术骨干或优秀学术带头人;

各位老师应站在引领学科领域的角度来思考凝练科学问题、积极谋划、勇攀学术高峰;

每个申请人都要深入思考自己的优势和学术标签,在组织申报材料时应突出特色、系统地展现自己的学术成绩、精心地谋划未来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喜胜教授

科研部自然科学办公室主任沈玮介绍了国家现有人才计划体系,详细分析了基金委杰青、优青项目的定位要求和评审要点。她提到:

在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发展的背景下,学校通过校内项目部署打造了针对不同阶段人才的培养和支持链条;

在基金委人才类项目整个申报过程中,学校进行了从意向摸底、申报动员,到专题培训、组织专家指导等全过程全方位的组织保障和服务。

她建议老师们谋事在前,早日着手准备,不断完善和打磨申请材料。

刘乃安教授以“人才基金项目如何成功”为题做了报告,从项目申请人和评审专家的双重角度解读如何撰写人才基金项目申请书。

报告中,刘乃安教授列举大量正反案例,生动详细地分析了申请书各部分内容的撰写方法和常见问题。

同时,刘乃安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关于人才基金的思考,他鼓励青年学者尽早形成独立的研究方向,勇于做冷门研究;他强调了学术声誉的重要性,提醒科研工作者保持对科学探索的朴素情感和热情,不忘初心、勇于探索、追求卓越。

附:基金委发公开信——避免人才项目异化使用

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肩负着“培育优秀科研人才和团队”的重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是落实这些任务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在培养人才、繁荣学科、促进原创、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我们也发现,目前这些项目在有的单位、部门和地方被异化为“头衔”和“荣誉”并与各种待遇直接挂钩干扰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为此,我们做出郑重声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资助项目负责人开展基础研究工作,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不是荣誉称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定位于支持基础研究优秀人才快速成长,是对项目负责人的一种阶段性认可和支持,希望他们在项目资助下更上一个台阶,不是为其贴上“永久”的标签。科技界应当更加关注项目负责人获资助后是否在科学研究中取得进步。

有关部门和依托单位应当设置科学的评价标准,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中坚持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资历、看帽子等倾向。

我们将积极营造健康有序的学术生态,让人才项目回归项目本质,为广大基础研究人员潜心研究创造良好氛围,推动形成更有利于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本文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奖中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