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哈囉出行、滴答出行攤上事了,遭到監管部門的約談,主要針對其平臺出現的“附近訂單”功能,涉嫌“搶”網約車業務,同時還存在顯示用戶性別、開展長途城際服務等安全風險隱患。

“附近訂單”到底搶了誰的生意?

最近,哈囉出行、嘀嗒出行的順風車平臺上多了一個“附近訂單”、“附近乘客”的新功能。之前車主僅可設置上下班等個別主要的順風路線,但考慮到車主個人其他出行需求,增設了新的順路路線,即可以根據臨時確定起點、終點匹配附近乘客,並通過雙方確認完成訂單。

乍看之下,類似“附近訂單”的功能,確實可爲合乘雙方提供更靈活的選擇,但也帶來了不小的爭議,這樣的設置與網約車業務產生更多衝突,也爲監管部門增加更多壓力。

對此,交通運輸部官方微信在回覆網友提問時,再次重申順風車的四項合規要求。一是應以車主自身出行需求爲前提、事先發布出行信息;二是由出行線路相同的人選擇合乘車輛;三是不以盈利爲目的,分攤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費互助;四是每車每日合乘次數應有一定限制。

解讀下順風車的合規要求就會發現,“附近訂單”明顯違背了“以車主自身出行需求爲前提,事先發布出行信息”的規定,由不盈利的以自身需求爲導向的訂單選擇變成了由附近訂單驅動的出行選擇,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還有存在顯示用戶性別、開展長途城際服務等安全風險隱患,無疑會給不少黑車帶來可乘之機。沒有安全保障地進行所謂“靈活”的順風業務,不僅僅是搶了網約車的業務,更是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針對提醒式約談要求,哈囉出行和嘀嗒出行均有做出回應。

哈囉出行表示,在11月底已第一時間對照檢查,並積極啓動了部分產品的優化相關動作,優化後的產品將於近期上線。

嘀嗒出行也進行了修正,目前將“附近訂單”更改爲“臨時路線”功能,共同受到平臺每日接單次數及合乘價格限制,合乘價格爲當地商業運營車輛定價50%左右的一口價。

回應速度之快,也反應了順風車平臺整改的決心,畢竟過去的行業經歷表明,以順風車之名行非法運營之實必然會導致系統性安全風險,這是監管部門所不允許的。只有不斷改進產品本身,使其真正符合其本質定位要求,才能讓用戶放心,讓監管部門省心。

順風車vs 網約車,還有下一戰嗎?

“順風車”並不是廉價“網約車”。首先它無需辦理相關許可,從本質上解讀,順風車可以劃分到共享經濟領域,目的是減緩交通壓力,而不是實現盈利。所以交通部反覆強調控制限制接單數、規範順風車合乘價格,防止本末倒置的情況出現。

2018年以前,順風車領域就只有滴滴、嘀嗒兩大玩家。但由於順風車帶來的安全隱患問題層出不窮,被媒體和大衆熱切關注,自2018年的滴滴順風車下架事件後,順風車行業也進行了大洗牌。

勁敵退場,更多出行平臺“蠢蠢欲動”,比如高德順風車、哈囉順風車、曹操順風車等,還有區域性“選手”,如拼客順風車、阿爾法順風車、一喂順風車。

表面看起來順風車行業競爭壓力大,發展勢頭強勁。但實際上,國內順風車仍處在起步期。據相關報告預測,中國市場順風車市場的交易總額預計在2025年增長到113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百分之四十。

因此,老玩家嘀嗒出行面臨新手入局的壓力,難免倍感敏感。而背靠阿里的哈囉順風車也來勢洶洶,自從2019年正式運營以來,已在全國300多個城市運營。隨着哈囉出行在鄭州、廣州等城市陸續獲得網約車牌照,哈囉已經能夠親自下場招募司機擴展快車和專車的相關業務。

更多行業內部人士,對順風車的發展憂慮更多。此前曹操出行董事長劉金良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順風車行業制度法規還不夠明確,要達到一定規模推廣也需要不小投入。”

可見順風車平臺仍有不少行業漏洞,這次雖是提醒式約談,卻也是一次紅牌提醒。

“順風車”不同於“網約車”,更不是低價“網約車”。“順風車”是一個好的概念,但絕不可能長期被平臺企業隨心所欲地實施“監管套利”,交通部和廣大用戶都應該有能力且有權力辨別“真假”順風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