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園林史中,中國古典園林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絕頂畫作。與西方園林景觀不同,中國的古典園林設計風格獨樹一幟,也被稱爲“山池”。

那麼中國的古典園林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一、皇家園林

如果按照類型劃分,中國古代的園林主要分爲4大類:皇家園林、私宅園林、寺廟園林和公共園林。

由於古代統治者能夠集中大量的財富和人員建設獨屬的園林,因此不僅在我國,整個世界範圍內,皇家園林都是園林史中主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皇家園林最早起源於“神話”,有史料記載黃帝在崑崙山修了個院子,叫做圃。考慮到當時炎黃氏族的生活範圍,實在不清楚當時的“崑崙山”是不是我們現在認識的崑崙山。

因此,我們只好說黃帝是最早修建園林的,但是否真實存在,那就不好說了。

不過史書記載的第一座皇家園林是殷紂王在沙丘建設的苑臺。提起這個地方,很多人就想起“酒池肉林”,想起紂王這個昏君。

可作爲“明君”的周文王也不是什麼勤儉節約的人。他的私人花園規模達到了方圓70裏,園內築有高臺曰靈臺,平地挖出大水池爲靈沼。有高臺有池水,園內還有動物,這種行爲實在不好批評商紂王的鋪張浪費。

周文王的園林對後世起到了引領作用,後世帝王的園林包括主要活動區域都以築高臺爲標準。比如故宮的三大殿,就是建設在高臺之上,這一設計思想就來源於周文王的靈臺。

之後的園林代表就必須要說秦始皇的上林苑和漢武帝的建章宮。秦朝的上林苑比漢朝的大得多,據說阿房宮只是其中一處建築羣。

上林苑

秦始皇和漢武帝這兩位中國歷史上的知名皇帝,對自家園林建設採取了相近的手法。比如以前的皇家園林都是就地挖池子,池子中的水爲不流動的死水。

秦始皇直接引渭水爲宮苑內的水池蓄水,漢武帝選擇了昆明池;秦始皇將挖出來的土堆出了蓬萊山,漢武帝直接弄出了蓬萊、方丈、瀛洲等海上仙山。

這兩位大帝爲後世帝王在宮苑內設置海上仙山的佈局開了個頭。不僅如此,漢武帝首創的太液池經後世發展慢慢形成另一套設計風格。

以往皇家園林以高臺爲中心,自唐代後開始以太液池爲整個園林的設計中心。比如北海公園就是典型的例子。

中國最早出現的園林就是皇家園林。這是集合了朝會、居住、遊賞、狩獵爲一體的區域,成爲一個多功能的場所。承德避暑山莊便是代表。

承德避暑山莊二、私宅園林

說起私宅園林,很多人脫口而出便是“拙政園”。沒錯,拙政園是私家園林中的代表。不過,與皇家園林相比,私人花園賦予了更多的人文氣息。

拙政園的第一任主人是王獻臣。他原本是個前途無量的御史,因爲經歷朝廷昏暗,心灰意冷之下憤而隱居。“拙政”二字正是表明了這種態度:我就是一個種菜養花的笨拙之人。

因此中國的私家園林,其中的建築、景物都賦予了很多內涵。園子主人借景意情,以景言志,讓私家園林成爲獨秀於皇家園林的存在。

這一點非常特殊,對於皇家園林我們驚歎於規模,但私家園林則注重內容。從春秋戰國開始,達官顯貴數不勝數,宏大的私人園子層出不窮,但能夠留下名字卻很少。

比如梁孝王劉武在河南商丘一帶建造的兔園(也叫梁園),這個園子沒什麼特點,之所以能夠出名,是因爲司馬相如等人曾在園中飲酒作賦。

梁園

魏晉時期,受陶淵明等人的文學作品影響,田園派的思想逐步滲透進了園林設計。比如石崇建在河谷的金谷園,王維在終南山腳下的輞川別業,裴度於洛陽城南的綠野堂等。

這些園林一改以往自然景色點綴建築的思路,開始就着山水的分佈設計建築。經過唐代的發展,在明清時期達到高峯。

中國的園林設計難也就難在這裏。由於是“因地制宜”,所以造園手法追求含蓄、曲折、變化,反對僵直、單調和一覽無餘。藏而不露,隱而不顯是其核心。三、寺廟和公園

寺廟園林中的代表便是晉祠和獅子林。寺廟園林的設計有兩種思路:如果在鄉野,便以自然景物爲中心設置建築物;如果在城內,才由人工鑿石堆山。

古代的公園也是園林設計的一部分,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唐朝長安城外的曲江池。這裏最早是漢代的皇家園林上林苑,到了隋朝開始遍種荷花,唐朝成爲都市遊賞之地。

杜甫在這裏曾一邊欣賞美女,一邊創作詩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除了曲江池,福州的西湖公園和濟南的大明湖也是公共性質園林的代表。尤其是大明湖,還成爲《還珠格格》故事的起由,乾隆在這裏邂逅了夏雨荷。

濟南大明湖四、天人合一

中國園林的建造特點就是雖然是人爲景觀,但一定追求與景觀相融合,反對任何牽強附會,這實際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中國園林都是以山水爲主體,山是骨骼,水是血脈。造園時特別注重山水的配置,要求山要有脈、水要有源;水隨山轉、山因水活。中國的園林也可以稱爲山池。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參考作品:《中國園林》、《翳然林水:棲心中國園林之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