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溫了,趕緊讓孩子穿保暖內衣,小心着涼!”近段時間,眼瞅着氣溫不斷降低,很多家長都要求寶寶穿上保暖內衣,以此禦寒。在絕大多數家長的心目中,寒冷是孩子生病的首要因素之一,只要將保暖措施做好,冬天就不會生病。

其實這種思想也不能說不對,畢竟從現實角度來看,降溫之後,孩子確實容易生病,不是感冒就是發燒,令人煩不勝煩。

更讓人糟心的是,小孩子生病不像我們成年人,喫點藥就解決了,95%以上都得去醫院,不然很容易發展成爲肺炎或者其它重症。

一人生病,全家動員,這就是現在小孩子生病的現狀。

然而,近日有專家提出這麼一個觀點,說:天冷之後,最好不要給孩子穿保暖內衣。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既然反對,必然有反對的理由,分析專家的言論,大致可以將原因歸納爲下面這幾點:

1、過熱一樣會損傷孩子的健康

低溫有低溫症,高溫同樣有中暑,從醫學角度來看,其實不管是高溫還是低溫,都會損傷孩子的健康,二者的性質是一樣的。

家長給孩子穿保暖內衣,本意是想給他們保暖,讓她們免受寒冷侵害,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不過好心辦壞事兒的案例,在育兒界比比皆是,根本不稀奇。

如果孩子的核心溫度過高,超過人體安全閾值,又不能及時散熱,輕則體溫失衡,重則出現臟器功能性衰竭,嚴重者甚至會對腦細胞造成損傷。

因此,保暖內衣這個東西,到底是好是壞,家長也得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安排,不能看別人穿,自家孩子也穿。

2、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按照老一輩的話,以前孩子散養,喫不好、穿不暖,可是一年到頭也難得生病。現在家家物質條件好了,反而三天兩頭往醫院跑,而且一個小小的感冒就能引發肺炎,甚至需要住院治療,簡直讓人有些匪夷所思。

也就是說,適當的低溫,確實可以幫助孩子提高他們的免疫力,反之,免疫力就會下滑。

有時候我們不能僅僅考慮當下,也得從長遠、發展角度出發,讓孩子既贏在起跑線上,又勝在未來。

3、堵塞毛孔

小孩子溼疹、長痱子就是這麼來的,除此之外,如果排汗過多,又不能及時從外界補充水分,還會給腎臟帶來巨大的負擔,誘發便祕、厭食乃至神經損傷。

綜合來看,爲了孩子的健康考慮,家長還是不要讓孩子穿保暖內衣爲好。

關於這個概念,大家一定要弄清楚,記得幾年前,網上流行過一段“狼爸虎媽”文化,爹媽讓孩子穿個褲衩,零下十幾度站在外面。

還美其名曰,鍛鍊孩子的體魄與意志力,當時我就想噴,別說是幾歲大的孩子,哪怕換做成年人,又有幾個人能扛得住這麼折騰的?

我們之所以不讓孩子穿白暖內衣,只是爲了避免過熱帶來損傷,而不是想要逼着孩子挨凍或者摧殘他們,二者不管是出發點還是性質都完全不同。

前文說過,孩子挨凍之後容易生病,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它是由他們的生理發育程度決定的,擅自對抗,後果誰都無法預計。

不信看看那些“狼爸虎媽”家庭走出來的孩子,未來有幾個沒有病根的?

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很冷!”這是網上盛傳已久的一個梗,其實也不能怪爹媽這樣,她們確實不知道孩子冷不冷。

根據中國人的傳統思想,既然無法判斷,那就做好最壞打算,將預防措施準備好。

判斷孩子冷不冷的措施一點都不難,廣大媽媽們可以從兩個地方入手:用手心摸孩子的鎖骨,如果這個部位的溫度剛好,說明孩子的核心溫度正常,他們並不冷;這是老方法,摸孩子的後背,這個部位是出汗量最大的地方,如果後背大量出汗,說明孩子現在很熱,需要及時散熱,更換衣物。

不管是父母還是老人,都不要以“自己的感覺”爲準,我們覺得熱,或者覺得冷,那僅僅是針對我們個人而言,除非是那種真正大幅度降溫,一天相差十幾度的那種,否則個人感官並不能代表別人的感受。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生病的原理,第一,它需要細菌或者病毒之類的病原體,它們是生病的關鍵,第二,它需要孩子的免疫力變差,這是人體抵禦生病的“防線”。

找到問題的核心,下面無非就是解決問題。

家長要培養孩子講衛生、勤洗手的好習慣,不能因爲天氣寒冷就不洗手,玩過玩具、摸過不乾淨的東西、上完廁所等等,都必須洗手。

看不見髒東西不代表很乾淨,微生物那麼小,看不見纔是正常表現。

順帶說一句,不存在食物掉在地上多少秒撿起來就不髒的說法,哪怕只有一瞬間的接觸,該髒的還是髒,不要有僥倖心理。

至於免疫力問題,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喫好、喝好、睡好,平時再讓孩子多鍛鍊,充足的營養、強健的體魄,都能幫助他們茁壯成長。

順帶說一句,如果孩子莫名出現免疫力大幅度下滑問題,一定要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接觸髒東西或者家中環境有問題。

很多新聞中都出現過“裝潢污染”、“輻射污染”、“有毒物質”,顯然,它們離我們並不遙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