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悲梦》(2007)之后,韩国导演金基德因为受到打击而沉潜数年,在纪录片《阿里郎》(2011)中,他也拍出了自己的反思。《圣殇》(2012)是重出江湖之作,立即夺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可以说是破茧而出了。

《圣殇》还是走金基德擅长的极端路线,不论片名还是电影,都令人想起《欲海慈航》(2004)——基督宗教的典故、金钱与欲望、复仇主题、人生的道路等等,都一一回来了。

圣殇所指,是基督宗教艺术的圣母怜子题材,最有名的一个作品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当中可见基督的救赎与母亲的悲伤,从而可以感受宗教与伦理两个层面的崇高情感。

金基德的《圣殇》,依然是将神圣的宗教意义(教会的十字架存在,显得孤立但又突出),进行彻底的世俗转化——有牺牲,但不是基督的牺牲,而是人的牺牲,以此补偿罪欠;有怜悯,但不是圣母的怜悯,而是人的怜悯,背后的动机甚至是复仇大计、手刃仇人。

《圣殇》当然有社会性一面,片中不断探询「金钱是什么?」,也借母亲之口道明「金钱是万恶之源」。

金基德有勇气直面社会的阴暗一面,借助收数的男人李江道一角,一而再弄伤和欺凌穷人,令他们走投无路,揭示工业(以机器为表象)、商业(以借款及利息为表象)以至保障制度(以保险赔偿为表象),都可以在罪恶的社会中成为害人的利器。

而在穷人眼中,李江道是用金钱考验人性的魔鬼;在李江道的指派人眼中,李江道只是一只走狗,整个社会的层级制度,也是压迫的工具。

当然,单单用阶级压迫的角度看,未必能道明一切。金基德直指人的动物性或非道德性,借许多动物(鸡、鳗鱼、兔),以至于「乱伦」的情节,来强调人的罪性,换言之,种种社会问题,也可归结到人的本性问题,从而产生出痛苦和不公平的生活实况。

《圣殇》是一部关于公义与复仇的电影,有很强的批判性,而背后更有强劲的罪感文化意识。

最后,因为母亲的怜悯,复仇大计得以完成,爱与恨都发挥到极致,死亡已是必然。李江道用自我牺牲,补偿罪欠,在破晓时分杀一条茫茫血路——新的一天又再开始,路还要走下去,时间不断流动不会回溯,人在空间中活动,做有意义或徒劳的事。

可是,问题依然令人苦恼:人犯过的种种罪行,用人自身的力量又可以怎样一一补偿呢?在一个再没有超越的封闭世界里,人要为自己的一切负责,可是人自身又无法担当一切,人生到底是一场充满愧疚的悲剧吧。

《圣殇》本身没有带来廉价的虚幻希望,却好像提醒我们要继续寻索,路还是要走下去。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