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叛軍兵力高峯時候達到70多萬,而清朝平叛兵力不過就20萬,三藩都是久經戰場的老將當家,結果卻被全部戰敗,很簡單,這就是職業兵的威力。看看下錶:

這場戰爭也沒啥正義性,都是爲利益而戰,這時候職業兵的戰鬥力就能顯現了,表面看叛亂勢力有兵力70多萬,實際真正有戰鬥力的只有26.3萬人,算的上是職業軍人。而且三藩之亂以吳三桂爲主,他的核心就是是8.5萬的吳家軍+孫延齡的1.8萬人,像其它的都是豬隊友,像尚可喜就是打醬油的在廣東樹面旗幟看熱鬧,十萬人的軍隊一點用處沒有;鄭經倒是參戰了,和耿精忠打的一身勁,把耿精忠搞的兩面作戰最後向清朝投了降,幫倒忙;王輔臣雖然是造反了,但矛盾的很,他的八萬軍隊和他一樣,也不知道幫誰,如果不是靠北京近,清朝不得不先打他,估計和尚可喜一樣打醬油。因此實際三藩之亂就是吳三桂的十萬精銳和清朝的二十萬精銳作戰,人數少一倍,精銳度也不夠,不敗也不行了。

有的說清朝的八旗兵戰鬥力下降了,誠然,但是吳三桂的部隊戰鬥力不也下降了,吳三桂當年的關寧鐵騎已過去三十年基本也都老去,而且在雲貴平原,相對山地多步兵多,馬匹少機動力不足。而清朝雖然全國只有四十五萬軍隊,但都是職業兵,而且調動來平叛的都是選拔的精銳,北方靠近馬場,戰馬駝馬充足,機動力強,能迅速形成兵力優勢,就是能變成五個打一個,如果不是吳三桂有十萬左右的職業兵士,換成農民軍估計一年半載就被滅亡了。

所以在古代造反,不要看士兵的總人數,要看職業兵的配置,在冷兵器時代,經過長時間訓練的士兵比新兵戰鬥力強的多。清軍雖然士兵少,但職業化高,是其打贏三藩之亂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