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沈飛來說,也有人調侃其爲沈霍伊,畢竟藉由側衛機型,沈飛不斷改進自研出了殲11、殲16和殲15等多種機型,而且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機型大部分在國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爲了三代機的主力,就這點來說其作用並不遜色於殲10和殲20。而在最近的一張圖片中,軍迷們又發現一款疑似新批次的殲11有所改進,那麼沈飛爲何如此沉迷改進殲11?

從這次社交媒體的圖片來看,這次黃皮的殲11應該是一個新批次,而其中又不少地方相比之前有所變化,那麼在2020年殲11是否還有必要花力氣改進,沈飛是不思進取,還是國內真的缺乏空優戰機,值得好好說一說。

根據圖片來看,這次的殲11改進型具備明顯的殲11D的特點,尤其是機頭爲了安裝主動相控陣雷達而主動下傾很明顯。而除此之外,進氣道的變動最大,側面的天線似乎取消了,而且進氣道側面的輔助出氣口也沒了。而衆所周知因爲雷達性能和穩定性的原因,殲11D當時並未量產而是轉入了技術儲備,那麼這次新批次是否借用了殲11D的部分技術,改進了進氣道換裝了殲16的AESA,然後重新出現的殲11BG呢?

對於這個問題可能是仁者見仁尚需時日來判斷,但是對於這次的改進,似乎可以看出沈飛還在尋求以側衛爲基礎改進出一款重型空優戰機。而部分軍迷認爲在五代機開始普及,甚至六代機都有雛形的情況下,浪費時間零零碎碎的小改沒有意義,畢竟FC-31到現在還沒有着落,沈飛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但是卻不能避開一個事實,那就是國內現在還沒有最合適的空優戰機。就好比之前三哥的陣風戰機出現後,國內軍迷大多不放在眼裏,誠然對方的陣風數量不足。但是目前國內又有什麼優秀的空優戰機呢?

目前殲16是多用途戰機,主要彌補的是長航程大載彈量的對地和對海精確打擊;而殲20雖然強大,但是WS15最終裝機航發還未成熟,導致無法真正上量;而殲10雖然是優秀的國土防空戰機,但是無奈作爲中型機,其航程和載彈量都有些乏力,還不能和重型機相提並論,看看殲10和殲16放在一起的大小差距就能很明顯的知道了。因此放眼望去,即便在我們擁有全球唯二的隱身戰機的前提下,卻依然要依賴殲11這樣的重型空優戰機,而爲了應對周圍不斷提升的壓力的,不斷對於殲11進行一些改進提高性能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實殲20太少,而殲10太小,也不難看出國內雖然已經具備自行研製四代機和五代機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實在90年後國力強大之下快速趕超出來的,和那些百年航空強國比起來基礎並不牢固。因此纔出現戰鬥機體系不完善的情況,獨立研製的殲10不能完全覆蓋國土面積較大情況下的防空任務,而殲20也受制於航空基礎的航發短板而無法提升數量。

因此殲11雖然是以側衛爲基礎搞出來的,但這是建立在蘇聯二戰後航空工業發展精華之上的型號。在國產自主戰機全面突破之前,殲11依然要承擔起遠距離大載彈量類型的防空任務,這是現實所決定的。

因此有時候也不要一味地認爲沈飛脫離不開側衛體系,或者無法研發出新的氣動,其中研發方向是什麼,出什麼型號總體還是根據部隊的需求,根據整體的航空研發方向來定的。只能說在現實情況下,我們還不得不依靠側衛家族挺過這段尷尬的時期,等到國內航發全面突破,五代機機全面普及,到時候國產側衛也就能夠安心的退出舞臺,到時候也可以給沈飛放開更多的手腳施展,到那個時候如果沈飛還拿不出令人服氣的新機型,我們在噴也不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