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教授:孩子童年的4個“特徵”,若不及時改正,長大後情商不會高

小林帶孩子在買菜的時候,遇到之前的一位朋友帶着她的女兒也在買菜,小林和朋友很自然地打着招呼,瞭解到朋友也是在買菜的時候,就在一起逛了。兩個孩子在後面跟着自己的媽媽。

小林看到兩個孩子年齡相仿,於是就表示兩個孩子也可以交朋友。

就這樣兩個大人在前面走着,兩個孩子在後面跟着。

還沒等一會兒,朋友家的小女孩奔跑到自己媽媽的身邊,緊緊拽着媽媽的手,朋友問女兒怎麼了,小女孩看着媽媽表示“媽媽,我不要和他呆在一起,我們快一些回家好不好?”

小女孩的一段話讓兩個大人一愣,然後朋友尷尬地問女孩到底爲什麼不願意和男孩一起玩。小女孩看了小林兒子一眼表示:“他老是說我胖,說我醜,還想推我。”

朋友聽到小女孩的話之後有些不敢相信,但是看到女兒這麼委屈,朋友也有些生氣,於是和小林說了兩句話之後就表示自己要帶孩子先走了。

小林連忙不好意思地代替兒子向小女孩和朋友道歉,才讓朋友怒氣消下去一些。

等到朋友走了之後,小林把孩子喊到身邊,問他爲什麼這麼做。誰知孩子一臉無所謂的說:“她本來就很胖啊,看起來也很醜,我纔不要和她做朋友!”

小林看着孩子的表現也有些生氣,她又回想起來,孩子好像總是這樣,說一些傷人的話,導致身邊很多同齡的人都不怎麼願意和孩子一起玩。

小林想起自己的育兒專家的朋友,進行詢問孩子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育兒專家在瞭解到小林家兒子的一些情況表示孩子出現這些情況是情商低的表現,如果不及時糾正,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後續的發展。

心理學博士戈爾曼就曾說過:“一個人未來成功與否,智商其實只佔了其中的20%,而情商的比例卻高達80%。”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相關的研究,發現孩子在小的時候如果有這4種表現,孩子在情商方面表現有些低,如果不及時的進行糾正,很有可能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

這4個“特徵”是孩子情商低的表現,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

1.老是戳人短處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會存在一定的短處,有些孩子總是喜歡戳別人的痛處、短處,久而久之,很多人都不願意和他們一起相處。

有些孩子並不瞭解自己說的話或者做的事情是在戳別人的短處,以爲自己是在正常的進行交往,事實上,孩子總是這樣做很容易傷害到其他人,慢慢的別人都不願意和他們呆在一起。

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情況時,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更正。

2.總是以自我爲中心

現在很多家庭當中只有一個孩子,一家人都以以孩子爲中心,所以對待孩子難免會嬌慣一些,這也導致了一些孩子慢慢變得也以自我爲中心。不僅在家裏面對家人頤指氣使,在外面也想要指揮其他人。

這樣的孩子因爲被嬌慣,很容易心裏只有自己,看不到其他人,久而久之甚至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慢慢的其他人也只會想要遠離他們。

3.喜歡插話

歌德曾經表示:向別人訴說自己是每個人的天性,認真聽別人訴說自己,是一種教養。

有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沒有等別人將自己的話說完就插話、打斷別人說話,這會給其他人很不好的體驗,讓其他人失去分享的樂趣,久而久之,其他人也不會願意和他們相處。

面對這樣的孩子,作爲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打斷別人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會讓別人覺得你很沒有禮貌,下次一定要等別人說完話纔可以說話。

4.總是喜歡抱怨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是天真無邪,積極樂觀向上的,這樣充滿樂觀的心態會讓不少人喜歡和孩子進行相處。

但是如果孩子經常抱怨、表現出消極的態度,這樣會很容易阻礙孩子的發展,也是孩子情商低的表現。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抱怨,總是處於消極情緒下,一定要積極地對孩子進行改正,轉變孩子這種消極思維,之後再慢慢提升孩子情商。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忽略孩子的情商發展,事實上,很多時候情商高能夠解決不少的事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家長切勿忽視對孩子的情商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