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加快醫藥“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建設,其關鍵3點因素

來源:藥智網|露露君

近年來,國內創新藥品種陸續上市,如何在國內特殊的醫藥環境之下,成功實現創新藥的商業化,也成爲諸多藥企、研發機構面臨的重要議題。

隨着醫藥行業技術發展和創新形態演變,政府政策在創新平臺搭建中發揮重要作用,國民需求在創新進程中的特殊地位進一步凸顯。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創新2.0形態,正推動醫藥創新從“產學研”向“政產學研用”,再向“政用產學研”協同發展的轉變。

那麼,醫藥行業該如何打通“政用產學研”脈絡,提高臨牀成果轉化率?進而推動創新藥產學研一體化、現代化、國際化進程?對此,藥智網特別邀請到行業專家——重慶醫科大學藥學院黨委書記馮濤教授,做客[藥智訪談]欄目,分享“政用產學研”(以下簡稱產學研)一體化經驗。

馮濤教授

國內創新藥研發情況

我國製藥企業中大部分以仿製藥爲主,真正擁有創新藥研發能力的企業並不多。近年來,在一系列藥物研發政策的鼓勵下,中國的創新藥研發能力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2013年以來,國產創新藥申報數量除了在2016年有所下降之外,其他年份均呈上升趨勢。截至目前(12月8日),據藥智藥品註冊與受理數據庫統計,2020年中國1類創新藥註冊申請受理號數量達1143個,按藥理分類,主要集中在抗腫瘤領域、消化系統領域和心血管系統等領域。

圖片來源:藥智數據

“雖說國內創新藥形式一片大好,但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國內醫藥行業的研發都存在一個普遍現象:急功近利,缺乏原始創新能力。仿製藥多,源頭創新藥物少。”馮濤教授說,藥品作爲一種特殊的商品,關係着人民的健康,必須由系統的專業機構、專業人才來做。近年來,不少藥企的戰略佈局眼光不夠長遠,缺乏持續創新能力、高校或者研究機構,只“爲研究而研究”,造成行業創新成果屢屢流失,“加快醫藥‘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建設,顯得很有必要。”

醫藥“產學研”融合3點關鍵

在馮濤教授看來,國內醫藥行業“產學研”系統脫節問題非常嚴重,追究其根本原因,第一是行業對科學分類認識不足,對技術科學和應用科學來說,不應該用產、學、研三個字進行區分爲各個階段,它本身就是一體的;第二是部分藥企對科學發展規律認識不清楚,忽略了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規律,不只是企業,包括高校、研發機構的認識也不夠深刻。“不應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從發展的本質去認識問題,才能抓住要義發展醫藥行業。”馮濤教授說。

創新藥生物技術高速發展,要求醫藥行業必須進行“產學研”融合,“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馮濤教授說。對於產學研如何進行有效融合,他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第一,從藥企、研發機構來說,藥物創新技術必須匹配社會發展速度,讓研發跟上發展的速度;企業資源的佈局、分配,必須進行合理優化;企業的藥物研發,必須以市場需求爲導向,將企業的產業化與高校、研究所成果結合起來,促進產學研一體化。

第二,從政策來說,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建立合理政策,鼓勵創新藥研發。“近年來,國家正積極推進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等醫藥改革政策,倒逼企業轉型,走創新發展之路,由仿製藥大國向創新藥大國轉變。同時,應該提高製藥企業的准入門檻,應該充分重視產學研的能力,事實上,只具備生產能力的藥企,發展的空間和前景都是非常有限的。相信未來在國家的積極推動下,醫藥改革政策能夠愈加完善,促進醫藥行業發展。”他說。

第三,從高校來講,做醫藥研究的學者對自己的勞動成果要具有市場意識,積極推動商業化,而不是隻用於論文發佈的素材,沒有發揮其真正的價值;此外,在研究時,學者對醫藥各類學科的交叉與融合需更加深入,不能分割。從目前發展的現狀來看,重點發展生物製藥,能夠實現彎道超車,改變在原創新藥方面落後的狀況,此次新冠疫苗的研發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高校助力“產學研”融合

據悉,重慶醫科大學藥學院於2006年正式組建。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藥學人才培養體系,成爲高校“產學研”融合的示範基地。作爲重醫藥學院的黨委書記,馮濤教授給出了高校在“產學研”融合方面的成果與經驗分享。

第一,在人才培養方面,藥學院已經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藥學人才培養體系。其培養方面,不僅僅在提高人才的能力方面,還包括個人的全面素質培養,“不能光有知識,沒有文化。”

第二,重醫藥學院緊緊圍繞藥物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三個方面下苦功夫,形成了基礎研究與新藥開發並重的學科發展格局。在成果轉化、橫向課題研究方面都制定了扶持和引導政策。比如,協助企業開發了減肥藥奧利司他、創新麻醉藥EL-052等,爲企業創造經濟效益數億元。

第三,注重與國內製藥企業、科研院所、醫藥研究機構建立友好合作關係,擁有強大的實習基地平臺,搭建企業與高校之間的橋樑,促進醫藥行業“產學研”發展。

馮濤教授說,醫藥行業的“產學研”系統有效地結合,不僅僅在於高校的努力,更多的是,醫藥市場的主體——藥企、研發機構等社會角色,共同助力行業發展,促進創新藥成果轉換。

專家簡介:

馮濤,教授、博導,重慶醫科大學藥學院黨委書記。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化學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科普學會委員、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會員、重慶市科學技術學會委員。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項,發表SCI論文5篇;培養碩士38人(累計培養博士3人,碩士35人)。

主要從事基因工程﹑腫瘤發病機理及基因治療等領域研究。承擔研究生《生物製藥》等教學工作,副主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第四輪藥學類規劃教材《生物化學》1本。

責任編輯:魚腥草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