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交車”四個紅色大字就掛在4S店的沿街牆上,但喜悅並沒有降臨福建泉州陳女士身上,她花19萬餘元買的“雅閣”新車被疑“問題車”,躺在4S店倉庫已經一個多月。

今年50歲的陳女士是家商店營業員,月入2000多元。她是爲兒子買車的,買的是2020款黑色全新雅閣1.5T自動(精英版),汽車銷售商是位於泉州鯉城區南環路的廣汽本田新鑫店。她指稱,新車發動機支架大螺絲、裝置水箱的螺絲均有被人爲擰動的明顯痕跡,電路“線束”也被拉扯過,她因此要求退款被拒。

陳女士的黑色雅閣新車至今仍放在4S店

4S店沒給合同也沒給正式發票

位於泉州鯉城南環路的4S店

10月6日,陳女士與泉州廣汽本田新鑫店簽訂2020款黑色全新雅閣1.5T自動(精英版)國六購車合同,購車款總計19.4萬元,包含裸車價、車輛購置稅、保險、代辦費、上牌服務費等全部費用。至22日,陳女士付清全部購車款,包括建行24期車貸7.5萬元、保險款5167.91元,23日辦理上牌手續。

陳女士最初的疑惑來自4S店竟不給她一份購車合同留存,接待她的銷售小蔣回應稱“合同貸款要用”。由於是第一次買車,在接下來的流程中,毫無經驗的陳女士跟着4S店的要求走,在4S店刷卡支付4900元訂車款、108933元購車款,均拿不到正式稅務發票,給她的是“廣物汽貿”的“收款明細收據”和POS機刷卡交易憑條。

10月22日,陳女士付完購車款就突然被要求去倉庫看車。這次看車,又讓陳女士產生困惑,車上落滿厚厚的灰塵,“並不像銷售員說的21日剛到,像是放了很久”。一位穿廣汽工作服、戴着眼鏡的男辦事人員,引導她拍下擋風玻璃下的車架號,說是全新車,保證沒有後顧之憂,也未打開車門、引擎蓋讓她看。

提車發現三問題讓她疑竇叢生

有了這次“看”車經歷,11月9日上午,陳女士按約提車時特意邀請了“懂車”的朋友同行。結果,他們當場發現這輛車三個問題:汽車發動機支架兩個大螺絲存在人爲擰動痕跡,且用來證明出廠後未動過螺絲的“點漆”不全,螺帽表面油漆破損;裝置水箱螺絲有擰動劃痕;連接駕駛室的電路“線束”被拉扯變形。

陳女士車發動機支架大螺絲被指擰花

另一家4S店同款車同部位螺絲正常,“點漆”清晰

陳女士車“線束”疑被拉扯過

同一家店雅閣車“線束”工整

銷售員小蔣無法解答疑點,請來4S店銷售主管及售後經理。售後經理解釋說,車出廠後,因爲螺絲沒有擰緊,4S店在檢查加固時才留下痕跡。陳女士當場質問:“出廠的產品應該要合格才能發貨到各4S店銷售,爲什麼還要讓你們4S店再次加固?”

陳女士和家人疑竇叢生,要求打開旁邊一輛白色雅閣車引擎蓋進行比對,結果未發現陳女士車一樣的問題,螺絲正常。陳女士稱,她的車存在嚴重問題,是“問題車”,她拒絕提車。銷售員及售後經理當場表示,將請相關檢測人員檢測,會給陳女士提供相應的檢測報告。

多位資深師傅稱“螺絲被松過”

一個月過去,陳女士沒有等來檢測報告,卻在交涉過程中得到多個版本的說法。4S店最初稱是4S店檢查加固螺絲,接着又說螺絲是廠家加固,爾後又稱螺絲是4S店加固的,質量沒有問題,最後給出的說法是,“他們店的車都是這樣的情況,屬於正常現象”。

4S店的說法如此反覆,陳女士一行便到廣汽本田在泉州的另一家店查看同款雅閣車,但未發現同樣問題。

導報記者拿着陳女士一行拍攝的照片,向兩家汽修廠的多位資深維修師傅請教,得到的說法均爲“螺絲是被松過的”。他們表示,正常情況下,原廠出廠的車,鎖螺絲有固定的“扭力”,不會出現全新的車螺絲鬆動的情況。新車如果出現的是小問題,一般不需要動到動力支架大螺絲。因此,他們推測,陳女士的車,可能是出廠時就有缺陷,也可能是運輸途中出現碰撞,也存在原車配件被偷換或組裝車的可能,具體是哪種情況需要現場查驗、檢測才能判定。綜合電路“線束”不工整、“點漆”不全等情況,初步推測這輛車存在問題。

陳女士車裝置水箱前螺絲有擰花痕跡

陳女士車發動機支架大螺絲特寫

銷售負責人不知“雅閣”水箱在何處

12月9日,導報記者以“朋友”身份隨同陳女士前往4S店瞭解情況。自稱新鑫店銷售負責人的陳先生表示,他已把照片發給廠家,廠家技術科的領導告訴他,螺絲上的擰動痕跡是裝配過程中留下的正常痕跡,所有雅閣車上都有,不同的是痕跡有深有淺。至於螺絲上的“點漆”標記,不同班組做的標記不一樣。

導報記者就此提問,陳女士到其他店看到的同款車,螺絲並無異常,怎麼解釋?“點漆”標記可以不一樣,但模糊不清、不全,何解?原廠車的電路“線束”爲何不工整?陳先生表示,他不太懂,但是店裏賣的車都一樣,沒有質量問題,陳女士可以請第三方機構檢測。

在導報記者的要求下,陳先生打開了陳女士車引擎蓋,當記者詢問裝置水箱的螺絲在哪個部位時,陳先生說,他不是那麼專業,不知道在哪裏。倒是陳女士有了新發現,上次看到的問題“線束”,明顯被人整理過了。

鯉城區浮橋市場監督管理所接到陳女士投拆後,於11月17日組織雙方調解,但“雙方意見分歧較大,未能達成協議”,終止調解,建議消費者提起訴訟。儘管如此,導報記者注意到,這輛存在質量爭議的車,未被採取任何封存措施。

海峽導報記者 周小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