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帶兩個孩子在商場買了兩把槍,都是孩子自己選擇的,買回家之後,一開始兩個孩子還能玩地很開心,但很快矛盾就來了。有一天,老大拿二寶的槍玩了一會兒,二寶這下可不幹了,又哭又鬧地叫道:“這是我的,我的!”從哥哥手裏搶過槍,就跑到房間裏,偷偷地把槍收到了衣櫃裏。

老公對二寶說:“這是你的槍,能不能給哥哥玩一會兒,他一會兒就還給你!”“不行!我的!”不管怎麼說,二寶總在反覆強調那把槍是他的,不能給別人買。自從哥哥動了他的槍之後,他每次把玩一會兒之後,都會偷偷地把槍纔起來。

我家二寶剛滿3歲,很多家長朋友們都會發現三四歲的孩子非常“自私”,他們的玩具是堅決不能讓別人動的,即便他不玩,把玩具放在那裏,有人動一下,孩子都會立馬暴跳如雷。

於是,有些家長就會不管不顧地從孩子手中拿走玩具,讓其他小朋友玩,他們覺得不能讓孩子太自私了,要學會和別人一起分享與玩耍。其實這樣做反而會適得其反,因爲我們違背了兒童的成長髮展規律,三四歲的孩子正處於藏、佔有敏感期,他們的這些表現從心理成長的角度來說,都是非常正常的。

藏、佔有敏感期的表現及意義

孩子3、4歲時,就進入了藏、佔敏感期時,他們會強烈地感受到佔有、支配自己所屬物品的快樂,他們不允許別人觸碰自己的東西,哪怕是不小心碰了一下,都有可能引起孩子強烈的反應,所以,我們會發現3、4歲的孩子一起玩,經常會因爲玩具打架,不容易玩到一起。

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是與自我意識的發展密不可分的,三四歲的孩子是自我意識的形成時期,而藏、佔敏感期是伴隨着自我意識的發展而產生的。孩子自我意識發展之後,他就會把“我的”掛在嘴邊上,孩子要想區分什麼是我的,就需要藉助物品,比如,這是我的玩具,這是我的水杯等,孩子從有形的、能夠感知的物品來構建具體的我,進而發展到形成意識的我,這是一個從有形的“我”到無形的“我”的過程。由此可見,孩子佔有物品實際上是在向別人宣誓他的獨立。

因此,我們不要爲孩子一時的霸道感到不理解與苦惱,其實,這是孩子長大的一個標誌,只有孩子真正完全擁有物質自由支配權力時,他才能逐漸超越對物質的佔有,形成對自我的認知。另外,只有物品完全屬於孩子,孩子能夠自由支配物品時,交換意識便開始形成,同時也踏出了人際關係開始的第一步。

孩子處於藏、佔有敏感期時,父母如何應對

現在我們瞭解了孩子爲什麼要藏、佔物品,自然也就理解了孩子的行爲,此時,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注意什麼呢?

第一,尊重孩子,支持孩子享有自己的物品所有權

經常看到有些家長不經過孩子的同意,擅自把玩具拿給其他孩子玩,這會引起孩子的強烈反抗,如果我們不考慮孩子的感受,每次都這樣做,就無法讓孩子完成從對具體自我到意識自我的轉變,讓孩子停止在對具體自我的這一個階段,無法超越對物的佔有,從而導致心理障礙。

那麼,什麼做是尊重孩子呢?首先,給孩子一個他可以支配的空間,比如準備一個抽屜或者儲物櫃,告訴孩子這是他可以使用的,是不允許別人使用的。其次,當我們需要拿孩子的東西時,應告知孩子,如果孩子不同意,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第二,不經過允許,不得擅自動別人的東西

我們不僅要讓孩子享有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力,同時也要讓他意識到別人的東西也是不能擅自拿走的。

五一的時候,二寶去姥姥家,他看到雨晨姐姐有很多玩具,他很想玩,我便告訴二寶,“這是雨晨姐姐的,你要想玩,你去問問雨晨姐姐可不可以?”通過這個行爲讓孩子意識到“我是不可以隨便拿別人東西的”。

當然孩子被人拒絕,一定很不好受,會哭鬧,此時我們要再次重申,“這是別人的,他不給你玩,你就不可以玩。”從小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是有界限的,既不讓別人越界,自己也不能越界,孩子長大了才更加自尊自愛。

第三,不強迫孩子去分享

不強迫孩子分享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分享不是強迫出來的,越強迫,孩子往往越摳門,因爲分享是違揹他的意願的,他當然要極力去維護了自己的權益了。

分享是孩子成長的必然結果,當孩子形成了真正的自我,意識到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給小朋友玩,可以獲得小朋友的讚美,可以讓別人更喜歡自己,可以讓自己收穫快樂,擁有更多的朋友,這種愉快的體驗一旦產生,他們就會愛上分享,樂於分享了。

孩子每一個行爲的背後都可能藏着一個我們不知道的心理真相,或許我們成年人真的無法完全理解孩子,因爲我們已經忘記了自己做孩子時的樣子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