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南省內強弱斷層,兩個“副中心”帶得動嗎?

“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箇中心城市。”

一個月前,《求是》雜誌刊發重磅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指出,要因地制宜推進城市空間佈局形態多元化。

很快,就有多箇中西部省份積極響應,釋放出區域格局調整的重要信號,最近一個是湖南——

12月2日,湖南着眼“十四五”提出:構建“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區域經濟格局,建設岳陽、衡陽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

這被認爲是湖南關於“省域副中心”的首次官方定調。 其中,長株潭的核心地位無可爭議,而“兩副”爲什麼是岳陽、衡陽?

首提“副中心”

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最有發言權的正是洞庭湖對面的湖北。

早在2001年,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就曾提出,由於湖北人多地廣、地域上東窄西寬,而省會武漢又偏於鄂東,客觀上需要在鄂西確立一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作爲省會武漢的“二傳手”。

2003年8月,國務院批覆的《湖北省城鎮體系規劃》將武漢定位爲“省域中心城市”,將襄陽、宜昌定位爲“省域副中心城市”。

歷經10餘年發展,2019年,襄陽、宜昌兩地經濟實力已經分別位居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第二、第三位,省域副中心的建設成果不言而喻。

繼湖北之後,又有江西九江、贛州,河南洛陽、開封,甘肅酒泉、嘉峪關等諸多中西部城市被定位爲“省域副中心城市”,承擔起輻射周邊、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使命。

與這種“多中心”的平衡式區域佈局不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湖南走的都是集全省之力優先發展省會的“一核(長株潭)”路徑。

雖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如果對比歷年數據會發現,其似乎正經歷增長乏力困境。從經濟份額上看,近兩年長株潭GDP佔全省比例連續下跌,在省內經濟份額已跌至十年前的水平。

與此同時,湖南省面積達21.1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江浙兩省面積總和,常住人口接近7000萬。且和武漢一樣,湖南省會長沙也地處省內偏東方位,甚至比武漢更靠近省界,代管市瀏陽直接與江西相接。

這就勢必導致廣大的湘西、湘南地區無法接受“一核”的輻射帶動,從而出現省內城市強弱的斷層:

今年前三季度,湖南省內“老二”岳陽與“老大”長沙的GDP差距高達近6000億,而同等體量的山東、福建、河南這一差距分別爲1492億、713億、4727億。

從經濟前三強城市佔全省GDP比重來看,湖南的差距仍然明顯——湖南三城佔比47.48%,遠低於福建的60.55%、湖北的54.62%等。

就在上週,12月2日,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湖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湖南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包括“經濟結構質量不優”“高質量發展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等。

也是在這次全會上,湖南首次提出構建“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區域經濟格局,其中“兩副”即建設岳陽、衡陽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

一南一北

在省內,包括岳陽、常德、衡陽、邵陽在內的多個城市,都曾喊出要打造省域副中心的口號。

這其中,岳陽地處湘、鄂、贛三省結合部,位於長江經濟帶與京廣經濟帶的交匯點,是湖南唯一的沿江口岸城市,具有“承東啓西、聯南接北”的區位和交通優勢。

早在2015年,湖南明確在“十三五”期間加快建設“一核三極四帶多點”,形成競相發展新格局。“一核”是長株潭,“三極”則分別指向岳陽、郴州和懷化。

緊接着2016年,在國務院批覆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繼續做大做強洛陽、宜昌、蕪湖、贛州、岳陽等區域性中心城市”。

這當中,除岳陽以外的其他4個區域性中心城市,都已升格爲省域副中心城市。因此,佔據天時地利的岳陽成功“上位”,可以說是意料之中。

不同於岳陽,在過去五年湖南的區域發展佈局中,幾乎沒有衡陽的身影。

不只是“十三五”,這座曾經在“綠皮車時代”統管七省鐵路的老牌工業基地,在區域經濟版圖中已被“冷落”多年。

此番被納入“十四五”湖南區域經濟格局的“兩副”之一,有人評價稱:這是時隔半個世紀後,衡陽重回湖南“核心”。

客觀來看,衡陽具備成爲省域副中心的先天條件:

首先,衡陽地處湖南中部偏南,“居南北要衝,扼兩廣咽喉”,不僅可以和長沙形成一南一北的雙引擎格局,在融入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羣等區域戰略佈局中也有着明顯優勢。

作爲湖南省南部樞紐城市,衡陽已基本建成“鐵公水空”立體化交通運輸體系,其中,鐵路運輸能力穩居湖南第二,南嶽機場通航城市達28個,旅客吞吐量突破110.29萬人次。

到2019年末,衡陽常住人口730.06萬人,佔湖南全省常住人口比重超過十分之一,是僅次於長沙的人口第二大市。其周邊的邵陽、永州也都人口大市,衡陽都市圈的潛在人口超過2000萬,與長株潭不相上下。

湖南的“算盤”

儘管塵埃落地,但在網絡上,關於兩地能否擔此重任的質疑並未消減。

秦尊文指出,作爲省域副中心,需要接受和傳遞中心城市的輻射,並擴大這種輻射,彌補中心城市鞭長莫及的缺憾。而要放大輻射,就必須使自己也成爲一個輻射源,創造能量,否則只會使輻射衰減。

但目前,從整體實力來看,與省內“老三”常德相比,衡陽常住人口多出近150萬人,GDP卻還少了250億左右,人均GDP(46379元)更是遠遠低於全省平均水平(57540元)。

不少人認爲,相比之下,常德經濟體量不弱,且周邊有張家界、懷化、益陽等湖南經濟發展的“軟肋”,更適合成爲副中心。

當然,選定副中心城市,並不是只看經濟總量多少,還要看其他因素,比如,在空間上離主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距離就是附加條件之一。

據此,有人提出岳陽市中心距離長沙剛過150公里,且周邊只有長沙、益陽。而益陽離長沙更近,更樂意接受長沙的輻射帶動,直言“夾在武漢和長沙之間,岳陽能帶動誰?”

事實上,依據區域競合理論,即使是處於競爭狀態的不同區域,只要存在“部分利益一致性”,也可通過協調、合作與分工產生溢出收益,實現正和博弈。

在湖南最新確定的“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區域經濟格局中,對“兩副”——岳陽和衡陽的定位表述截然不同:支持岳陽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支持衡陽建設現代產業強市。

作爲武漢與長沙之間的過渡帶,岳陽是沿江發展軸與京廣發展軸的地理集聚處和岳陽-九江-咸寧、荊州-岳陽-益陽-常德等毗鄰城市組團發展的幾何交會點。

湖南要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以長嶽協同發展爲抓手,來推動長沙從內河城市向沿江城市轉變、由大城市向大都市轉變,從而構建以長沙爲龍頭的流域樞紐型經濟體系。

衡陽作爲全國26個老工業基地之一,華菱管線、冶金都屬於傳統的重化工業。而長株潭的工程機械、電子工業發達,長沙擁有中部最大的航空港,服務業配套齊全。

如湖南省經濟地理研究所副所長、宏觀經濟研究領域專家王義高所言,“像湖南這樣的中部人口大省,就業壓力也是很大的。有穩定的重化工業和服務業配套,能穩定接近70%的工業和就業市場。”

記者|程曉玲 編輯|楊歡 趙雲 肖勇 杜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