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有功,既救过刘备的夫人孩子,也时刻护卫在刘备身边,任劳任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那为何刘备活着的时候没给他封侯呢?原因有两个:

1、刘备在世,蜀汉能封侯的不是立功甚大的,就是一国脊梁的大才,在这些人中,当然不包括赵云。

2、职责所在,限定了赵云发挥的机会,作为武将没功劳,也就无法封侯了。

有人说,赵云是三国中最完美的武将。可是,他的主公刘备却不这么看,虽然收为心腹,但一直没把他当作大将之才来用。

既然不用,也就没有什么机会表现,自然也无大的功劳,想封侯就只能等待后主刘禅登基了。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改元建兴。

就在这一年,刘禅开始大肆封赏群臣,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升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

归刘后的功绩

汉末皇室衰微、诸侯争霸,赵云年轻热血率领本郡义从加入了公孙瓒的麾下。在此期间,结识了同样投奔公孙瓒的同学皇叔刘备,相见恨晚。

不久之后,赵云兄长去世,不得以回家守孝。七年后,赵云在邺城与刘备重逢,从此追随刘备一生。

1、博望坡之战,生擒了敌将夏侯兰。

2、长坂坡之战,护佑甘夫人和刘禅安全。

3、入蜀作战,单独领军平定江阳、犍为两郡。

4、汉中之战,于北山击溃曹军,扭转战局。

5、箕谷之战,亲自断后,有惊无险撤退。

以上是赵云一生中比较出彩的几次战斗经历,他不像关羽能独领荆州一军做统帅,也没有黄忠阵前斩杀夏侯渊的功绩,在刘备和诸葛亮眼中,赵云中规中矩、厚重忠诚,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侍卫统领(中护军)。

可能是在这个职位上没有人比赵云做得更好吧,也可能是刘备、诸葛亮舍不得放赵云出去。总之,赵云立功的机会并不多,想封侯就更难了。

忠言也有逆耳时

赵云性格忠厚,面对功劳不争不抢,但做起事来很有原则。有些时候,也敢于犯颜直谏。曾经有多次,直接顶撞刘备的记载,很让刘备难堪:

1、攻下成都后,刘备打算听从建议,将城内的房产、田产赏赐给诸将,赵云却极力阻止。

赵云很有大局观,他认为应该把这些归还给城中的百姓,用来安定民心,这样不但可以让百姓安心种田,而且可以得到民心,以便于日后顺利征兵。刘备采纳他的建议后,结局果然如赵云所预料的那般。

2、关羽被东吴所杀后,刘备准备尽起大军复仇。蜀国朝堂,只有诸葛亮和赵云坚决反对,因此,二人都被刘备留在后方守家。

直到夷陵惨败,才知诸葛亮和赵云的眼光长远,可是,为时已晚。蜀国接连惨败,已经失去了问鼎天下最好的时机,只能偏安蜀地苟延残喘。

刘备在世时封侯者,包括:关羽汉寿亭后(曹操请封的);张飞因据水断桥之功,封新亭侯,后进封为西乡侯;黄忠因定军山一役,斩夏侯渊,封关内侯;马超原封都亭侯,后进封为斄乡侯;庞统死后,追封为关内侯;法正死侯,封其子法邈为关内侯。

可见,刘备生前封侯还是很谨慎的,连诸葛亮都没捞着个最低级别的亭侯,就更不用说赵云了。

到了建兴元年,刘禅登基才给一批老臣雨露均沾,拜诸葛亮为丞相,封武乡侯;封赵云永昌亭侯;魏延都亭侯等。

公元261年,直到赵云病逝三十多年后,追溢为“顺平侯”,这才是赵云的最高也是最终荣誉。

“顺平”二字是褒义的,但用在一个武将身上,就显得平庸了。为何这样说?看字面谥法意思,柔贤慈惠为“顺”;执事有班为“平”。

二字中没有丝毫彰显其武功赫赫的意思,看起来像是形容儒将的多一些。这也是蜀汉朝堂上下,给赵云一生的最后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