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會站着一個強大且甘願付出的女人,對於遼國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來說,他的皇后述律平,不僅能爲他出謀劃策,甚至在某些事情的決策才能上都遠遠超過了他,在耶律阿保機東征西討,爲了契丹的建立和部落的統一四處奔波時,述律皇后從未蜷縮於溫室中,她甚至身披鎧甲,爲了國家踏上戰場,或許是草原遊牧民族養出來的女子,所以她足夠勇猛,足夠瀟灑,也充分智勇多謀,陪着丈夫,開創了一個偉大的盛世。

遼國曆史上有兩位傳奇女子,一位是蕭太后,另一位就是這位鐵腕皇后述律平,相傳蕭太后很多做法均爲效仿述律太后,她欽佩她的英勇瀟灑,無畏無懼,她更崇敬她的狠心毒辣,這也是蕭太后遠比述律太后更有女子風韻之處的地方,蕭太后多情,她可以相夫教子,賢惠安良,但在述律太后心中,部落的興起和國家的繁盛遠比兒女情長要重要的多,所以她足夠狠心,她也足夠果斷,寧可捨棄一切,也要去追求權利,也要去考慮遼國的發展,這或許就是兩位傳奇女傑的不同之處,但這兩位太后的名聲都不是很好,蕭太后因爲獨裁和遼國權臣韓德讓的感情而被後人所詬病,述律太后則是因爲她的狠心與無情,甚至有後人評論她偏心和狠心的都入了魔,這樣的一個女子,本該是開國的功臣,爲何被世人這樣評論呢?今天就讓筆者爲大家解讀遼國的奇女子——述律平的狠心之處。

對自己狠心:親征戰場,丈夫逝世後親手斷腕

述律平的狠心,首先就體現在對自己的嚴格之處,她從幼時便知道自己要嫁給自己的兄長,遊牧民族的女子向來都是勇猛強悍的,她從小便苦練騎射之術,這爲她後來陪着自己的丈夫耶律阿保機東征西伐一統八個部落奠定了基礎,在這南征北戰的過程中,述律平不僅忍受風吹日曬之苦,隨着耶律阿保機一起披荊斬棘,可能你會發問,那她的狠心又體現在何處?其實她能踏上戰場,就是她對自己的一種狠心之處。

除卻此外,她從不輕信小女子的兒女情長,永遠保持清醒和自律,在丈夫耶律阿保機逝世後,契丹內部還未完全安定下來,一向淡定冷靜的她,此刻也不禁眉頭緊鎖,到底該讓自己的哪位兒子登基,雖然她偏心小兒子,可耶律阿保機卻更偏向於有才華的大兒子耶律倍和二兒子耶律得光,並且在當時的遼朝,百姓已經基本接受了世襲制,所以按道理來說,應該是由大兒子耶律倍繼承皇位,但述律平非常不情願,作爲一個草原長大的女子,她甚是厭惡自己的推崇儒家學說的大兒子,討厭被條條框框所束縛,所以她讓自己的二兒子耶律德光當上了皇帝,爲了鞏固自己二兒子的皇位,她不得不在大臣面前當衆斷腕,斷腕之痛,應當刻骨銘心,可她依然忍住了,可見她對自己的狠心之處。

對親人狠心:逼走大兒子,與孫子針鋒相對

人向來都是偏心的,對於述律平這樣的女子來說,也不爲過,她從來都只偏愛自己的小兒子耶律李胡,對長子和次子就顯得尤爲冷漠,即使她的長子當時善於琴棋書畫,她的次子耶律德光則驍勇善戰,但她的小兒子殘暴無禮,濫用權利,但她依然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小兒子的身上,甚至在次子去世後,還曾試圖爲了小兒子與自己的孫子耶律阮打響內戰。

而她卻曾一度將自己的大兒子耶律倍逼上絕路,在述律平助二兒子登基後,她擔心耶律倍會影響遼太宗的皇權,所以將大兒子所掌管的的國度的京都遷到了自己的眼下,即使把大兒子逼到了這種地步,但她仍然不善罷甘休,也許有權之人向來都是多疑的,所以她索性將耶律倍所佔領土的百姓都驅逐出境,把大兒子逼的也投奔了後唐,最後後唐滅亡,大兒子也潦草被刺身亡,長子這悲慘的一生,可以說是述律平一手促成的,她的狠心,造就了她的長子的悲劇,但很顯然她並不在意。

對臣民狠心:驅逐無辜百姓,設計讓臣子陪葬

要說述律平對自己和親人還不夠狠心的話,那她對自己臣子和敵人的狠心程度就不得不提,作爲一個要時刻保持清醒,將自己的國家和政權牢牢攥緊時,她十分清楚應該時刻保持警惕,在當時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爲了一統八個部落的政權時,她在炭山漢城使出的一計,殺死了其他七個部落的酋長,到底是怎樣有智謀又能夠狠下心的女子才能出此謀略。

除此之外,在她爲了鞏固次子耶律德光的地位時,擔心諸位擁護先帝的大臣會站出來反對,所以她心生一計,召集耶律阿保機生前的所有大臣,問他們是否懷念先帝,並將所有發聲的大臣都帶到了墓陵,讓他們去地下陪伴先帝,這樣的狠心毒辣,又不擇手段,不可謂不狠心了,但是也有後人評價述律平當時做的最大的錯事就是這件事,因爲當時她的次子已經掌握了軍權,大臣們不一定不會同意他登基,但是位高權重的她又怎能不憂心呢。

這就是述律平,後被稱爲應天皇太后,別的女子可能都是站在丈夫身後默默付出的女人,而她不同,她和自己的丈夫齊驅並進,並且我們還可以可以從她的各個舉動中看出來她對權利的渴望與重視,述律平的一生傳奇且精彩,爲遊牧民族的歷史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即使她對人毒辣狠心,殘忍暴力,但她一生也結束的非常潦草,被自己的孫子囚於舊城寂寥而去,應該也算是對她的一個懲罰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