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法屬圭亞那來講,也曾是法國頭疼的一個地方,但無奈根本甩不掉,總不能自己丟下不要吧,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法屬圭亞那爲什麼放棄自己獨立的權利?

首先,要說一下圭亞那的歷史,在南美洲的板塊上,有一塊地叫做圭亞那地盾,它已經有17億年的歷史,處在圭亞那高原上,最先瓜分南美洲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他們在這裏最早開闢殖民地,隨着16世紀開始,荷蘭、法國、英國的崛起,他們也將手伸進了美洲,

最終造成了圭那亞地區被五個國家佔領,分別就是西、葡、英、法、荷。

西班牙將西屬圭亞那劃給了委內瑞拉,葡萄牙將葡屬圭亞那劃給了巴西,在20世紀時,僅剩英國、法國和荷蘭三國,二戰結束之後,拉美地區也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獨立運動,這次運動也影響了英屬圭亞那和荷屬圭亞那,

英屬圭亞那在1966年宣佈獨立,荷屬圭亞那在1975年宣佈獨立,成立了現在的蘇里南共和國。

此時,僅剩法屬圭亞那還未獨立,雖然身邊的國家都爭相組織民族獨立,但是法屬圭亞那卻在南美兩次轟轟烈烈的民族獨立運動中毫無表態,根本看不到一點想要組織民族獨立運動的樣子,而事實也正是如此,

法屬圭亞那根本不想獨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原因:

一:經濟原因

現在全球經濟形勢並不是很好,而南美洲的經濟更是一塌糊塗,連之前身爲“金磚五國”的巴西,現在都面臨着經濟萎縮的局面,

反觀法屬圭亞那就不一樣了,國民人均GDP高達20000美元,

在整個南美來講都是讓人羨慕的。

相比而下,圭亞那(原英屬)的人均GDP僅僅約爲4500美元,蘇里南(原荷屬)的人均GDP約爲6500美元,這三地本是“同根生”,卻走在不同的道路上,而法屬圭亞那也憑藉着法國的經濟援助,超過了身邊的“鄰居”。

除了法國的經濟援助,因爲地理位置的優越,更加的靠近赤道,法屬圭亞那被歐盟選定火箭發射中心,歐洲宇航局在此地從事阿麗亞娜火箭的發射業務,阿麗亞娜火箭的成功,是歐洲聯合自強的一個象徵,並且它在國際航天市場佔據重要位置,世界上商業衛星發射業務有50%由阿麗亞娜火箭承擔,得天獨厚的優勢,讓法屬圭亞那能從歐盟那拿到大量的補貼。

因爲歐洲宇航局在此地而出名,使得很多歐洲人知道法屬圭亞那,並願意前往此地旅遊,這也促進了當地的旅遊業發展。

如果法屬圭亞那獨立的話,那法國的援助和歐盟的補貼都將會失去,旅遊業也會受到致命打擊,權衡利益之下,法屬圭亞那居民怎麼會選擇獨立。

二:大樹下乘涼

法屬圭亞那是一個小國,面積僅有8.35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9萬人,反觀法國不僅僅是世界上的經濟強國,也是軍事強國,爲了保護法屬圭亞那,法國在此駐軍3250人,另外憲兵600人,一旦有人入侵法屬圭亞那,那就如同跟法國開戰,我想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去招惹法國。

在大樹下乘涼,自然涼爽,法屬圭亞那的居民可以放心的生活,並將安全事務全部交由法國來管理,法國現在也重視法屬圭亞那,它對於法國也有着很高的戰略意義。

三:歷史遺留問題

法國曾將這個當作一個殖民地來統治,而早期的資本家眼中,只有利益,隨着1848年,法國廢黜奴隸制度之後,法屬圭亞那境內的勞動力明顯不足,而法國便將本土的罪犯押解至法屬圭亞那,在此地進行勞作,根據統計,在1852至1939年間,法國將7萬多犯人押到法屬圭亞那,並且組成了現在法屬圭亞那人口的一部分。

在法屬圭亞那,黑人和黑白混血佔到66%,白人佔到12%,這其中白人有很多都是法國押解至此地的牢犯後人,他們對於法國的認同感比較強,也影響了當地很多人對於法國的熱愛,

1946年法屬圭亞那的獨立支持度僅僅爲5%,

不僅如此,

在2010年1月10日舉行的全民公決中,近70%的選民拒絕法國政府賦予當地更大自治權的提議。

可見,法屬圭亞那根本就沒有獨立的想法,並且連更大的自治權都不想要。

總結:

法國在二戰結束之後的一段時間裏,確實想要甩掉法屬圭亞那的這個包袱,畢竟這裏僅僅是一個農業、林業和漁業的貧困國家,隨着時間的推移,但法國也逐漸意識到海外省份的重要,我相信法國和法屬圭亞那的“合作”關係,應該會長久保持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