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村认定标准、目标任务、帮扶措施和政策保障。2018年,原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措施》,进一步深化精准帮扶工作,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市统计局、市农经办共同抓好农村低收入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工作。

为了客观地反映低收入帮扶工作的成效,在对低收入农户全面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市统计局综合采取多阶段与人口规模大小成比例,随机等距抽样的方法,在全体低收入农户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住户作为记账户,市统计局会给记账户发放记账本,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记账户会在记账本中,记录每天发生的收入和支出,在每月月末记账本由调查员统一收回。

这些年北京都采取了哪些有效的举措?成绩如何?

产业帮扶

梁家庄村位于北京最西部的门头沟区清水镇,2010年,门头沟关停煤矿后,梁家庄失去了支柱产业,村子也成了低收入村。

2016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有关单位的支持下,梁家庄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开始发展高山芦笋产业。2020年4月至6月,90亩高山芦笋进入量产期,实现销售收入30.5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脱低增收。

并且在北京国资公司的帮扶下,梁家庄开始利用空置院落,发展精品民宿。2018年,村里建成了17套精品民宿。截至目前,梁家庄80户共135名低收入农户已经全部实现脱低。接下来,村里将进一步扩大芦笋种植面积,开展民宿二期工程。

就业帮扶

大兴区长子营镇小黑垡村,全村共有低收入农户230户,低收入人口470人,村民面临劳动能力较差、增收渠道窄等难题。

大兴区长子营镇小黑垡村 党支部书记 韩森:2016年小黑垡村被列入北京市低收入村,当时村里因为村里残疾人居多,就业岗位也少。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助残扶贫基地建设,吸纳低收入农户妇女和残疾人就业。为了增加就业岗位,在北京市残联和大兴区残联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下,成立了大兴区长子营镇小黑垡助残增收基地,一共解决了77名低收入残疾人就业。

结合村子的实际情况,借助各种“脱低”政策,发展林下经济,拓宽村民就业增收渠道,实现脱低致富。仅三年时间,小黑垡村在2019年就摘掉了低收入村的帽子。

生态建设帮扶

门头沟区雁翅镇大村是典型的深山村,全村现有人口790人,以老年人居多,受到人力资源、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制约,村子发展困难重重。

2012年北京市启动“百万亩造林工程”,村里有1000亩土地被流转建起了生态林,大村的山林面积达到22,350亩。借助政府的生态建设帮扶政策,大村的村民们获得了每亩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此外还优先安排低收入农户就业,负责山林管护的工作。

门头沟区雁翅镇大村党支部书记 李占森:参加养护就业的护林员有231人,每个月现在收入是638元。

在进一步加强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中,北京市坚持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山区3万名低收入农户直接受益;在百万亩造林、平原生态林养护、规模化苗圃、山区森林经营等各类林业生态建设和管护项目中,优先吸纳低收入劳动力就业,其中山区生态林管护员安排4730名低收入劳动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