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組織撣邦進步黨/北撣邦軍(SSPP/SSA)發佈了一份感謝中國政府援助防疫物資的中文公告。

不同於靠近中緬邊境的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北撣邦軍很少會使用中文,這一點從公告中的語病和錯別字就能看出,因而此次的中文公告頗爲罕見。

據公告內容顯示,12月18日,北撣邦軍代表接收到中國雲南省政府第四次援助的防疫物資,此外還收到中國公安部援助的毒品檢測試紙,共計價值人民幣344078.5元。

北撣邦軍

北撣邦軍總部位於撣邦柯西鎮萬海村,中文名稱之所以叫北撣邦軍是爲了區別於南撣邦軍,因兩支撣族武裝都自稱撣邦軍。

撣邦軍成立於1964年4月24日,此後撣邦進步黨又於1971年成立,併成爲撣邦軍的政黨。撣邦軍分化後北方的部隊加入到緬甸共產黨武裝中,南方的部隊則加入坤沙的蒙泰軍,緬共及蒙泰軍解體後其中的撣族士兵又分別組建了北撣邦軍和南撣邦軍。

1989年緬共解體後,撣邦共成立了6個特區,撣邦進步黨同當時掌握緬甸政權的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進行談判並簽署停火協議,建立了撣邦第三特區。當時的北撣邦軍兵力約4000人,在簽署停火協議後依然經常與緬軍發生交火,其控制範圍更是不斷縮水,以至於今天外界只知有撣邦第一特區(果敢)、撣邦第二特區(佤邦)和撣邦第四特區(勐拉),而對於撣邦第三特區的政府及區域範圍沒有多少概念。

緬軍在2009年開始實施邊防軍(BGF)整編計劃,強行要求所有少數民族武裝改編成爲隸屬於緬甸國防部的邊防營,此舉遭到部分武裝拒絕,比如果敢就由此引發了“8.8事件”。當時的北撣邦軍三個旅中有兩個旅同意改編,但由攀發(班帕)率領的一個旅拒絕改編,並接過革命旗幟成爲今天擴充至五個旅的北撣邦軍。

班帕

目前北撣邦軍尚未簽署《全國停火協議》(NCA),屬於由佤邦發起的聯邦政治談判協商委員會(FPNCC)成員。另外北撣邦軍雖然沒有加入緬北聯合陣線(果敢、若開、德昂),但在對南撣邦軍的軍事行動方面一直與緬北聯合陣線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