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人 | 李娜

採寫 | 高婷

微信編輯 | 林微雨(實習生)

主辦方:北京市婦女聯合會

承辦方:父母必讀雜誌社

大滿貫冠軍李娜是在父親的陪伴中走上了網球之路,帶着父親的期望成爲了更好的自己;

當她有了兒女之後,最希望的是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路,成爲更好的自己。

李娜是網球運動員,分別獲得過法網(法國網球公開賽)、澳網(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女單冠軍,是亞洲網壇歷史上女單世界排名最高的運動員。

這位傳奇人物還是個孩子時,是誰在陪伴着她?當她成爲媽媽後,又是怎麼陪伴自己的孩子們成長的呢?

01

從被動入場到成爲冠軍,父親的陪伴一直都在

和爸爸一起晨跑

在李娜手捧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獎盃時,不禁回想起自己從4歲開始和爸爸一起晨跑的許多個清晨。

爸爸是最早將李娜帶上體育之路的人,也是和李娜關係無比親密、有默契的人。李娜的媽媽曾無比嫉妒地說:“她爸爸很有辦法,她就聽爸爸的話。”

4歲時,小李娜有些嬰兒肥,爸爸說女孩子胖胖的不好看,於是每天帶着她早起跑步。

李娜的父親曾經是位羽毛球運動員,對羽毛球有着異乎尋常的專注和熱愛,只要說起打球的日子就神采飛揚。

這位父親並非從一開始就執拗地一定要讓女兒搞體育,甚至在李娜4歲的時候,還斥巨資買了一架鋼琴。但是很快爸爸發現女兒不喜歡彈鋼琴,但確實有運動天賦,這才護送女兒走上了漫長的職業運動生涯。

一直心有冠軍夢的爸爸知道,走職業路有多麼苦,但他更清楚,如果有天賦的人再加上刻苦的訓練,就可以在某個運動項目中出類拔萃,成爲更好的自己。

於是, 小李娜8歲起就開始了在業餘體校住校、練球的日子。

對當時的小李娜來說,談不上有多熱愛網球,但體校有不少可以一起玩的小夥伴,比放學後總是一個人在家待着有意思。

日復一日的訓練竟然讓小李娜有點離不開網球了,有一次她摔傷了,需要回家休養,但第三天她就要求爸爸把她送回體校繼續訓練。

和爸爸一起追夢

11歲的李娜開始正式打比賽,開始了正式的網球運動生涯,爸爸卻得了重病。

一次,在李娜南下打比賽的過程中,爸爸溘然長逝,當時她只有14歲。當李娜回到武漢的奶奶家樓下,看到了寫着爸爸名字的白色花圈時,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一瞬間長大”的。

爸爸對她曾經寄予的那些希望,成了她日後努力的永久動力。1997年,15歲的李娜就拿到了第一個全國冠軍,爸爸的夢想實現了。

“做更好的自己”是爸爸留給李娜的精神財富,這句話鼓勵她在職業生涯的道路上一直目標高遠,堅韌頑強。這句話意味着,不需要跟任何人比,只要不斷地挑戰自己,就能做到最好的自己。

所以,在全國冠軍夢想實現之後,李娜又給自己確定了打入“職業前十”的新目標,雖然這對於當時的中國網球選手來說是癡人說夢,但李娜卻心有父親陪伴的底氣,對自己的追求毫不動搖。

最終,李娜憑藉自己的努力做到了——退役前,李娜是網球選手世界排行第二位。李娜的夢想實現了,她也如爸爸所願,成爲了更好的自己。

最新出版的一本圖畫書 《李娜:做更好的自己》中,李娜深情地寫道——送給我的父親。

02

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各自成就更好的自己

訓練曾幾乎佔滿了李娜的童年時光,她沒有寒暑假、沒有時間看電視或者卡通片,但回想起當時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光,李娜覺得依舊是幸福的。

在體校訓練時,每天晚上媽媽會來輔導小李娜寫作業,還會給她帶零食;週六下午訓練結束,爸爸就會來接小李娜回家,那是她一週最盼望的日子,因爲可以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後座上,跟爸爸撒嬌……

這些幸福的回憶,讓李娜一成爲母親,就堅定了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願望,加倍地珍惜着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做好準備,和孩子一起成長

在有孩子之前,李娜和老公姜山就商量決定,一旦有了孩子就要自己全身心地帶,因爲李娜深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女兒和兒子都是李娜一手帶大的。

這裏還有一個小趣事,因爲李娜無論去哪裏都要帶上女兒,以至於女兒一度認爲:我媽媽沒有工作。在孩子的眼裏,這位世界冠軍只是媽媽而已,和別的小朋友的媽媽沒有什麼不同。

直到和孩子共讀《李娜:做更好的自己》這本繪本時,孩子才瞭解到媽媽以前是打網球的。

在具體陪伴孩子做什麼這件事上,李娜也和其他父母一樣: 陪孩子一起讀圖畫書、看動畫片、搭積木、玩玩具、去戶外探險、到各處旅遊等。

但是李娜說,陪伴孩子,不僅是要照顧他們的日常起居,不是隻和他們在一個房間裏,而是要隨着他們一起成長。

所以李娜說自己爲了做到更好的陪伴,補了很多功課,也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感覺很幸福,還找到了生活中更多的樂趣。比如因爲經常陪孩子們一起玩拼插玩具,李娜說她現在對玩拼插遊戲甚至比孩子還上癮。

不用冠軍光環陪伴,

只有運動精神的傳承

李娜的家裏沒有擺任何獎盃,也沒有她的冠軍照,就和任何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一樣。

她說不希望自己的冠軍光環影響到孩子們,而且她小時候沒有選擇的權利,現在她更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由地選擇人生的目標和方向,能自由地成長。

但是網球運動帶給李娜的,不僅是冠軍榮譽,更多是對運動精神的體驗,所以她也希望在對孩子的陪伴中,潛移默化地將運動精神傳承給孩子們,幫助孩子成爲更好的自己。

敢於迎接挑戰

李娜在競技場上能不斷地突破自我,取得卓越的成績,也讓她意識到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所以李娜也希望孩子們不要給自己設限,要勇於迎接挑戰。

有一次,女兒去打球,教練佈置完訓練計劃後,很多小朋友都說:“這好難啊,我做不到。”可李娜的女兒卻說:“都沒有嘗試,怎麼知道做不到呢?”

李娜說她當時真心爲女兒感到驕傲,也爲自己能把這樣的運動精神傳承給女兒而自豪。

堅持和責任感

很多人問李娜,你爲什麼能夠成功,她經常的回答是: “堅持,像個傻子一樣去堅持!”而丈夫姜山也認爲,與她取得的成就相比,更重要的是她對夢想的執着和爲此付出的堅持。

所以李娜對孩子們的要求中也有 “堅持”和“責任感”,李娜說:“對於一些愛好,如果孩子們喜歡,我會支持,但我會反覆跟他們強調:不能輕言放棄,要爲自己的選擇負責,也是爲自己負責。”

在生活中,李娜也在通過小事培養着孩子們對自己負責的意識。比如在睡覺這件事情上,李娜沒有給孩子們規定過幾點睡覺,只是告訴孩子們:“你們可以晚睡,但是明天要上幼兒園,一早我到點就要叫你們起牀。”

只有先對自己負責,才能學會對事情負責,對自己的夢想負責,併爲之堅持不懈。

這是李娜成爲世界冠軍的內驅力,也是她在陪伴孩子們時想不斷地內化給他們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