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賦》中,韓非已經下線,他的下線牽扯三個人:秦王政、李斯、姚賈。

韓非深愛韓國,用盡方法不願意韓國滅亡,他又不願意效力秦王。爲了保住韓國,韓非要離間秦王與秦國上卿姚賈,姚賈認爲韓非是橫在秦國滅韓路上的障礙,要求秦王殺了韓非,同時秦王信任的重臣們也認爲,韓非不能爲秦國所用,就必須處置了,於是秦王在十分糾結中下了一個決定——按照秦法,車裂韓非。

李斯是韓非同門,兩人讀書時關係要好,他不願意眼睜睜看着韓非受車裂而死,於是帶着毒藥到獄中,當着韓非的面把毒藥放入酒中,韓非一飲而盡,就此下線。韓非剛斷氣,秦王赦免韓非的命令被趙高送來,可是,一切都晚了。

劇情當中,對於殺死韓非這件事,秦王是矛盾的,李斯是不捨的,只有姚賈等幾人是堅持的。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韓非到底是怎麼死的?我們可以從《史記》中找到一些關於韓非死亡的記載:

(秦王政)十四年,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留非,非死雲陽。李斯、姚賈害之,毀之(秦王政)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爲韓不爲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爲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在這些史料中,我們能夠得到韓非死亡的時間與地點——秦王政14年死在雲陽,死亡方式是在李斯送藥之後“自殺”。

當初秦王讀了韓非的著作,甚是喜歡,“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於是纔有了韓非入秦國,秦王政是希望韓非所學能夠幫助秦國,可是韓非卻客死秦國。

司馬遷認爲,韓非之死,李斯是需要負最大責,因爲“一山不容二虎”,李斯害怕秦王瞭解韓非真正的能力之後重用韓非,讓自己地位不保,弄死韓非對李斯而言無異於自保,“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爲不如非”。

不過,有人認爲,李斯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已,真正主導者是秦王。有人說,如果是秦王要殺韓非,就不會後悔,要赦免韓非。可是如果不是秦王的默許,爲什麼秦王得知韓非死之後,沒有追究李斯的責任呢?況且當初李斯與姚賈提出要殺了韓非的時候,秦王是同意了的,“秦王以爲然,下吏治非”。

不管韓非是李斯殺的,還是秦王默許李斯殺的,反正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韓非死在了同爲法家李斯手中,死在了尊崇法家思想的秦國。誠如司馬遷所言:

韓非知說之難,爲說難書甚具,終死於秦,不能自脫。餘獨悲韓子爲說難而不能自脫耳。

有人認爲,韓非的死是死在了自己性格的缺陷,“嫉惡如仇、我行我素、恃才傲物、剛毅果敢”,當然也有人認爲,韓非就是自願自殺,因爲他知道自己救不了韓國,便只能殉國。

參考資料:司馬遷,《史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