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2歲寶寶,家長照顧避開十個誤區,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有娃的媽媽都知道:無論是在孕期還是在孩子一歲之前,父母都傾注了很多的心血。

孕期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產檢,飲食運動,孩子出生之後,細心的照顧,儘可能地給孩子更好的母乳,斷母乳之後爲了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奶粉,絞盡腦汁。

孩子的輔食選擇和製作寫滿了一本筆記本。

終於熬到孩子一歲之後,很多家長就覺得終於可以放鬆一些了,孩子一歲之後慢慢學會了走路,學會了說話,甚至學會了自己喫飯,很多家長就覺得孩子長大了,不用這麼操心了。

卻不知道孩子一歲到兩歲也是非常重要的時期。

孩子在1到2歲的時候:

一年時間孩子的生長增長12-15釐米,比青春期更快。

而孩子的體重增長慢了下來,一年長五斤左右。身高長得很快,體重卻變慢,所以孩子慢慢變得苗條起來。

孩子的頭圍一年增長兩釐米,似乎長得不快,事實上孩子這個時候大腦的重量還在增長,更重要的是孩子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更緊密了,所以我們會發現孩子一兩歲的時候懂事很多了。

照顧1到2歲的寶寶,要避免這十大誤區,以免耽誤孩子生長發育

第一個誤區,喝奶的量過多或者過少

有一些孩子對奶非常的沉迷,孩子已經一歲多了,一天還要喝四五次奶,甚至是一天喝1000毫升的奶。

晚上還要起來喝一兩次夜奶。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小時候喝奶才長這麼大,奶的營養更好,他願意喝就讓他喝吧。

事實上,孩子一歲以後奶變成了輔食,飯菜纔是主食,孩子喝奶多,自然喫的飯菜就少了。

而奶是流質的食物,不利於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也不利於孩子順利從奶過渡到成人的飲食。對於愛喝奶的孩子,家長要控制奶量,每天控制在600毫升以內。

另一些孩子喜歡喫飯菜,家長也很開心呀,孩子都能喫飯菜了,奶就不用喝那麼多了,一天喝一次,甚至不想喝就不喝。

事實上,孩子一歲多的時候,腸胃的消化功能還是相對比較弱,沒有辦法通過喫飯菜就滿足每天的營養需求,還需要通過喝奶來攝入優質的蛋白質以及鈣。所以對於不喜歡喝奶的孩子,每天至少要保證400毫升以上的奶量。

第二個誤區:每天追着孩子後面餵飯

孩子大概在十個月左右,就非常喜歡自己喫飯,但因爲精細動作還沒有成熟,所以喫飯的時候弄得滿地都是飯。

有些家長就覺得孩子自己喫不飽,喫的太髒,於是一直給孩子餵飯。

事實上,孩子的精細動作發育需要一個過程,讓孩子自己喫飯,其實就是一個極好的鍛鍊精細動作的機會。而手眼協調的鍛鍊就是一個訓練大腦的好遊戲。

建議孩子一歲之後儘可能讓孩子自己喫飯,這樣子可以讓孩子在喫飯中感受到樂趣,鍛鍊大腦,避免挑食。

家長給孩子買圍裙,圍兜,在孩子的餐凳下面擺上報紙。

如果擔心孩子喫不飽,可以等孩子喫完之後喂兩口。

但請家長把喫飯的權利和主導權還給孩子。

第三個誤區:家裏的零食任由孩子喫

我們去超市會發現零食就是零食,沒有區分是孩子的零食還是大人的零食。

而零食一般都是高糖、高鹽、高脂肪、高熱量。

家長偶爾喫一些沒有關係,但是如果放在家裏,放任孩子隨意喫,會影響孩子的食慾,甚至會導致孩子積食,影響發育。

喫零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給孩子喫的零食,我們儘可能的自己製作。

比如說做一些水果派,小饅頭,小餅乾讓孩子自己用手拿着喫,不單可以鍛鍊精細動作,而且讓孩子體會到食物的美味和樂趣。

第四個誤區:水果代替蔬菜

水果裏面含有果糖,口感會比較好,而很多蔬菜會有一種澀味,孩子會非常抗拒喫。

很多家長覺得既然孩子愛喫水果,不愛喫蔬菜,反正兩者都是含有維生素,喫水果就好了。

事實上水果不單隻含有維生素,而且含有大量的果糖,水分含量也挺高。孩子喫了半個水果,可能就不願意喫飯了。水果的果糖也容易導致孩子發胖。

所以儘可能不要用水果來代替蔬菜,儘可能把蔬菜做成孩子喜歡喫的樣子。比如說在烙餅的時候放一些蔬菜,包餃子的時候放蔬菜。

第五個誤區:奶瓶成了孩子的餐具

《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嬰幼兒篇中提到,孩子一歲之後儘量的減少使用奶瓶,如果要使用奶瓶中,只能裝一些無糖的奶白開水,不能裝果汁,糖水之類的含糖飲料。

孩子一歲半到兩歲,要停止使用奶瓶。

但是很多家長直接把奶瓶當成了孩子的餐具,打的果汁倒在奶瓶裏面給孩子喝,衝牛奶也是放在奶瓶給孩子喝,甚至是喫稀飯的時候也用奶瓶給孩子喫。

這樣不利於孩子口腔的健康,容易導致齲齒,甚至是牙齒長不整齊。

事實上,孩子一歲之後,我們就可以嘗試用杯子給孩子喝奶粉,可以使用鴨嘴杯給孩子學喝水,這樣子不會導致水灑的滿地都是,也能讓孩子更順利地學會用嘴來直接喝水。

第六個誤區:不給孩子刷牙

我們建議孩子一出生就要用紗布給孩子洗嘴巴,同時摩擦一下孩子的牙牀,有利於孩子牙齒儘快地萌出。

當孩子長出四顆牙齒之後,就可以考慮用指套牙刷給孩子刷牙。

指套牙刷上的刷毛一般是橡膠的,比較軟,不會傷害孩子嬌嫩的口腔。還可以幫助孩子把殘留在口腔裏面的食物殘渣清理出來,預防塞在孩子的牙縫裏,導致齲齒。

第七個誤區:阻止孩子用依戀物

我們發現一兩歲的孩子對某件衣服,或者某個小被子,某個毛絨玩具迷之依戀。

甚至不讓媽媽洗這件衣服或者玩具,媽媽覺得很納悶,這麼髒,這麼醜,怎麼孩子這麼喜歡呢?

事實上,這件舊衣服舊被子或者是毛絨玩具,已經被孩子當成自己的媽媽,孩子慢慢長大,要跟媽媽進行分離,在這分離的過程中,需要一個替代品來安撫孩子。

所以媽媽應該在孩子一歲左右,給孩子準備兩個差不多的質量好的毛絨玩具。當做孩子的安撫物,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兩個差不多的毛絨玩具可以交替的使用,也可以進行清潔消毒,這樣會更衛生一些。

第八個誤區:讓娃天天宅家

不少家長覺得孩子一去外面就到處摸到處碰,所以很髒,寧可讓孩子天天宅在家裏面。

事實上這樣並不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單是植物需要陽光才能長大,我們的孩子也是需要陽光才能更好的生長發育。

每天至少一個小時,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戶外各種各樣的事物,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讓孩子大腦接收更多的信息,纔會更聰明。

陽光照在孩子的身上,有利於孩子自己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長得更高。

第九個誤區:不做如廁訓練

我們建議孩子一歲半到兩歲之間,家長要嘗試的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

因爲這個時候,孩子的肛門括約肌控制能力比較強一些,自己也能表達大小便的需求。

通過家長的訓練,能夠很快的掌握自己大小便。這是孩子成長非常重要的一步。家長不要偷懶,想着孩子自己就會。

第十個誤區:不讓孩子選擇

孩子在兩歲左右,會有一個自我意識的萌芽期,這時候孩子喜歡跟家長對着幹。媽媽讓孩子收玩具喫飯,孩子會說不要,我要玩玩具。

讓孩子穿外套,孩子卻說不要,我要穿裙子。

孩子自我意識萌芽之後,想展現自己做主的表現。

很多家長就粗暴的打斷孩子的這種表現,比如一把把正在玩玩具的孩子拎到餐桌上,硬是把孩子塞到外套裏面。

事實上,家長有一個更好的方式讓孩子選擇:你是現在去洗手喫飯,還是再玩五分鐘玩具再洗?

你是穿這件紅色的外套,還是黑色的外套。

給孩子選擇滿足了,孩子自己做主的慾望,孩子纔會乖乖的聽話。

菁媽寄語:1到2歲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媽媽別踩坑了。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