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一位女校长的感人事迹广为传颂。这位女校长的名字叫做张桂梅,她有很多荣誉,其中的“时代楷模”光荣称号是近日中宣部授予的。

中宣部发出号召,号召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公职人员和广大人民教师都来学习张桂梅校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教育服务的精神。

关于张桂梅校长的事迹,在各大媒体都有介绍,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下。在学习张桂梅校长的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翻腾,那就是:

我们所谓的“成功”,应当要来一次“重新定义”!

过去多年,我们在定义一个人成功的时候,往往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影响,认为“能够赚钱”“赚到大钱”“拥有足够的物质财富”“拥有财富自由”“有钱”等等就是等同于“成功”,以至于陷入一种“一切向钱看”的思维。

这种思想观念发展到极致的时候,社会上还出现许许多多的“道德滑坡”甚至是“道德溃败”的现象。于是乎,“笑贫不笑娼”死灰复燃了,“坑蒙拐骗”层出不穷,“贪腐行为”屡见不鲜。为了钱,不少人不择手段,不惜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都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怎么样的思想观念,机会催生怎么样的做事行为。上述一切畸形的价值观念,就是造成不少人违法犯罪的最根本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是陷入“一切向钱看”的泥潭,就是一切都以“金钱”来衡量成功。显然易见,其中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也是无穷的。

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

我认为,应该在全社会来一次全面的、深刻的、彻底的思想大改造,来一次观念的大洗礼,并且重新把成功的定义划分清楚,抛弃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的“金钱唯一”标准,使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理念深入民心,并且用以规范和指导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基于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每每谈及成功的话题的时候,人们那种类似于“论成功,看看人家某云”的说法应当休矣,那种甚至称呼某云为某爸爸的行为应当休矣。

我们并不否认,所谓“某云”“某爸爸”的成功是无数成功的一种,但它不能够代表一切成功,更不能是评判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显而易见,不同的人不同的职业,有着与其对应的不同的成功的定义。

农民的成功就是种出又好又多的粮食、水果、蔬菜等等农产品。工人的成功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生产劳动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价值。警察的成功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家公务人员的成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医生的成功就是最大限度地救死扶伤、挽救生命。学生的成功就是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的成功就是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的人才。这一切的一切,成功都不是以获得多少金钱才衡量,而是要以为祖国建设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来衡量。

人的能力有大小,其所取得的成绩也有大小,因而成功也有大小,但我们不能够以成绩本身的“小”而否定它的“成功”。

你有大的成绩,就有大的成功;我有小的成绩,也有小的成功。

判定成功的大小,还考虑它实际上存在的制约因素,评判成功的大小,也不能以“一把尺子”来衡量。

这里举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吧。同样是办全免费的高中教育,有两所高级中学值得我们拿来讨论和对比一下。其中一所就是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所创办的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另外一所是广东省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

关于这两所高级中学,我们还是来仔细地了解一下“她们”各自的办学历史吧。为发文需要,以下是我根据百科介绍所做的整理资料,并且以图片的形式展示——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简介(图片形式):

(整理资料一)

广东国华纪念中学(图片形式):

(整理资料二)

大家都看看吧。上述两所中学有不少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先看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它所做出的“成绩”显然不是所有高中里面最大的一所,但它所做出的贡献却因为具有某种特殊意义而显得“难能可贵”和伟大,尤其是它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精神,更是非凡、崇高而伟大的。

回头再看看广东省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如果单看办学成绩,它比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还要“辉煌”一些,它所做出的成绩也是很大的,贡献也是很大的,它所代表的意义也是深远的。它与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一样,都是成功的案例,都值得我们去推崇和褒奖。

显然易见,两所全免费高中,两类人,都有各自的成功,而且他们的成功并非是“赚了多少钱”,反而是为之“出了多少力”甚至是“出了多少钱”。他们的教育情怀,以及为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还有对我们这个社会所产生的正面的影响,都是“可歌可泣”的,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他们来自两类不同的人,一类是教师,一类是企业家,因为都做了有益于教育和社会的事情,所以不论“成绩大小”,都是一种“成功”。相比之下,张桂梅校长的“成功”因为更加的“来之不易”,所以才感动了无数国人,所以才被中宣部授予了时代楷模的光荣称号。

当然啦,杨国强先生父女两人,也堪称是为教育作出巨大贡献的优秀的企业家。他们是两种意义上的成功,既有一定的“可比性”,又有一定的“不可比性”,但他们的贡献却不能因为其中的“可比性”或“不可性”而受到一丝一毫的影响。

他们的初衷,其实都不是为了自己,因而是既不为名也不为利,甚至是为了教育而奉献自己或“贡献个人利益”。他们的精神都是高尚的,可贵的。

既然谈到了成功的定义,又因为本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我还想再谈谈关于教育和教师的成功的看法。

我认为,一个教师的“成功的定义”,因为受到诸多教育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不可以单凭培养出多少个优秀学生、做出多么优秀的“教学成绩”等等来衡量,而是应该用“他或她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实际情况”来全面衡量。而这个问题,往往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被忽略了甚至是被弄歪了的一个问题。

诚然,一个教师教出优秀成绩和优秀学生是一种成功,这种成功也理应得到褒奖。但是,一个教师如果能够教出品行优秀的学生,也是一种成功,并且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特别在目前一切都以“分数”“成绩”论英雄的畸形的观念之下,更是如此。

因此说,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的确是要改改了,否则就会造成许许多多的不良影响,有的甚至是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大家看看上面网上搜索到的新闻截图吧。大家不妨反思一下,因为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因为越来越多的教与学的压力,每年因为错位的教育和错位的教学而所产生的教育悲剧难道还少吗?难道还不令人深思吗?

因为读书学习,因为“成绩”和“升学”这把尺子,多少孩子经不住压力而走向极端?

如果有人说那都是小孩子不懂事、性格脆弱和抗挫抗压能力欠缺所至,那么一些因工作压力升学压力过大而选择走极端的教师呢?若要说其中典型的例子,莫过是发生在几年前的江西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的悲剧案例曾经深深地刺痛人们的心灵。

网上搜索一下,相关消息依然赫然在列,然而令人痛心而遗憾的是,一位优秀校长如此惨烈的离世,却全都被冠以患上所谓的“抑郁症”,但是却不曾好好地反思其之所以患上抑郁症的根本原因,恰恰就是考试排名和升学压力所造成的。

每当面对类似的悲剧,我曾不止一次这样思考,假如没有所谓的考试排名和升学排位,假如评价校长的标尺不会因为受,多几个或少几个学生升学和考试排名前进几名或后退几名而受到影响,假如除考试成绩和升学指标之外还有其它的评价标准,那么给校长和教师的压力就不会如此之大,悲剧也许就可以避免发生。

(网络新闻截图)

无独有偶,上面一个最近发生的教师坠亡的例子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可惜的是,当悲剧发生之后,在悲剧面前,相关方面的解释却无一例外地再一次让“抑郁症”成为了“背锅侠”,却不曾深刻反思在“抑郁症”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层的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巨大的教学成绩排名所带来的压力。

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许许多多师生的教育悲剧事件,究其主要原因,绝大多数都是目前的教育大环境和片面的教育评价制度所造成的。如果要换一个角度或换是一种说法以概之,那么则是因为“教育成功”被错误“定义”所造成的。

这种错误的定义,往往把教育的成功定义为“能否考取好成绩”“能否考上好学校”“是否考上清华北大”“考试和升学排名是否靠前”,殊不知,这些恰恰在某个无法预料的时空节点成为压跨学生或教师的最后的一根稻草!

对于考上清华北大,就连张桂梅校长也说是她自己的一个执念。

若是以次为目标为动力,原本也无可厚非。张桂梅校长有这个“执念”,我所理解的应该就是这样的,又或许是她站在女子高中的角度去思考,别人能做到的,女子高中也能做到,并以此为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和奋勇前进的动力。

我想,张桂梅校长强调的应该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而已,而并非是一定要实现否则就“死磕到底”甚至是“过不下去”的意思。

我还想张桂梅校长和许多人一样,都懂得对于一位学生尤其是山区学生而言,考上清华北大应该是一种“可争取而不可强求”的事情,更多的时候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基于此,因而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放下这个执念,就是放下一个对成功教育的“错误的定义”。把这种错误的定义纠正过来,那么一切事情都将好办得多了。

在这段时间里面,在向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学习的过程中,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一个问题,正如文章标题所言——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成功”当应“重新定义”,基层部门当担重要责任。

看到这个标题,尤其是标题的第三部分,很多人都会生发疑问,为什么是“基层部门当担重要责任”呢?

依我看来,当前社会对成功定义的偏颇,尤其是对教育成功的定义的偏颇,除去整个社会大背景和教育大环境的因素外,其实有相当部分的因素就是基层部门所“一手操办”所致的。

不是吗?别的就不说了,咱就单说教育。每年的中考季尤其是高考季,有哪几个地方不是都在大肆宣传中高考成绩,尤其是在大肆渲染中高考状元氛围?而这些,不正是一种片面而畸形的“教育成功观念”吗?所以我说呀,要改变这种现状,基层部门应当反思并担当起其中的重要甚至是主要责任。

大家好好想想,在国家层面,尤其是教育部,每年不都是会下发通知强调,禁止过分炒作中高考状元新闻?但是效果怎么样呢?答案往往都是收效甚微。虽然炒作状元的新闻少了,但是却换了另外一个“马甲”而已,而且美名其曰“屏蔽考生”。

我认为,这其实就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法子。为什么上边屡禁不止?为什么下也屡试不爽?究其原因,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成功定义”和“状元情结”已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基层部门将之视为一种“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因此说,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还是要我们的基层部门彻底改变和抛弃这些观念,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给“成功”重新来一次正确的定义,才能够彻彻底底地解决问题。

最后,希望我们能够正确定义“成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基层部门,为正确定义“成功”而担当起主要责任并发挥起主要的作用!

诚如斯,将是师生之幸,教育之幸,国家和社会之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