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周天子的分封體系在戰國時期的崩潰程度遠超春秋時期,其中的標誌就是戰國七雄先後稱王。不過戰國七雄也不是在同一天稱王的。那麼戰國七雄的君主大概都是在什麼時候正式稱王的呢?

楚國

由於時間太早,學界對於楚國正式稱王的時間至今仍然存在爭議。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春秋初期的周桓王十六年(前704年),楚國就已經公開稱王了。主流觀點認爲楚國第一個王是楚武王,但也有觀點認爲是楚厲王。

魏國

魏國是戰國七雄中第一個依靠變法崛起的諸侯,是戰國初期的天下霸主。周顯王二十六年(343年),魏國君主魏罃正式稱王並在逢澤召開諸侯會盟,魏國的霸業到達了頂點。魏罃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魏惠王(梁惠王)。

齊國

鄒忌改革成功後,齊國與魏國爭霸,因此齊君田因齊不承認魏惠王的王號。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被齊國擊敗的魏惠王與田因齊在徐州會晤,尊田因齊爲王,是爲齊威王。齊威王也承認魏惠王,史稱“徐州相王”。

秦國

“徐州相王”意味着齊國試圖構建“齊一魏二”的天下格局,但這種天下格局明顯不適合已經完成商鞅變法的秦國。周顯王四十四年(前325年),秦國君主駟正式稱王,是爲秦惠文王。戰國格局進入秦齊楚三強鼎立時代。

韓國

在秦國完成商鞅變法後,完成申不害變法的韓國也迎來最強盛的時代,秦國的稱王也引起了“三晉”的不滿。周顯王四十四年(前325年)秦國稱王后,魏惠王與韓國君主韓康在巫沙會盟,尊韓康爲王,是爲韓宣惠王。

燕國

在秦齊楚三強鼎立時代,昔日霸主魏國的處境愈發困難。爲了與秦、齊、楚三大強國抗衡,魏相公孫衍爲魏國制定了“廣結與國”的合縱戰略,準備建立以魏國爲盟主、包括趙國、韓國、燕國、中山國在內的北方聯盟。

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魏、韓、趙、燕、中山舉行會盟,邁出了建立北方聯盟的第一步。爲了拉攏尚未稱王的趙、燕、中山,魏韓兩國尊三國君主爲王,史稱“五國相王”,燕國君主此後正式稱王,是爲燕易王。

趙國

趙國在“五國相王”本可正式稱王,但趙國君主趙雍一方面認爲趙國的國力此時還不足以稱王,另一方面他想吞併參加“五國相王”的中山國而不想與之聯盟。正因如此,趙國君主趙雍在“五國相王”只稱“君”而沒有正式稱王。

史書並沒有記載趙國正式稱王的具體時間,不過可以肯定是趙國在趙國君主趙雍退位時已經對外使用王號了。因此學界一般認爲趙國還是在趙雍時期正式稱王的,趙雍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趙武靈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