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民國時期的北伐戰爭,分爲兩個階段。1926年至1927年間的北伐戰爭,爲第一階段,其主要對象是北洋軍閥,包括吳佩孚、張作霖和孫傳芳。

北伐軍從1926年7月開始北伐,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先後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北伐軍也由10萬人增加到25萬人。

1927年4月26日發生寧漢分流,北伐一度中斷。同年8月,在桂系的“逼宮”下,蔣介石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一職。

1928年1月,蔣介石復出。支持北伐的馮玉祥國民軍聯軍,還有閻錫山的北方國民革命軍,一併加入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開始進行第二次北伐。

二次北伐時,國軍編爲第1、第2、第3、第4四個集團軍,分別由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任司令。蔣介石爲總司令,而其兼任司令的第一集團軍又稱中央軍。

在四個集團軍的合力進擊下,同年12月29日,奉軍總司令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至此,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了全國。

這時,屬於國民革命軍名下的軍隊,有84個軍約300個師,共220萬人,其中尚未包括東北、四川、新疆及雲南等地的軍隊。這些形形色色的軍隊,相差極大,魚龍混雜,日耗萬金,民不堪負,因之,裁軍勢在必行。

其實,早在1928年7月中旬,蔣介石在北平召開軍事善後會議時,就提出了裁軍一事。只是蔣的所謂裁軍,僅是裁減地方實力派的軍隊,而不是他的中央軍。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國民黨第2集團軍司令馮玉祥,第3集團軍司令閻錫山,第4集團軍司令李宗仁及第4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等地方實力派要員。

對於裁軍一事,一開始,馮玉祥、閻錫山等人在會上均不表態;接着,便設法予以抵制。蔣介石也知道,他沒有宋太祖匡胤那種“杯酒釋兵權”的權威,但又不能不“削藩”——收拾其他三個集團軍,否則,他就沒有安全感。

那麼,下一步,尤其是完成北伐後,蔣介石將如何“削藩”呢?

8月8日至15日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召開,會上,蔣介石任命馮玉祥爲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部長、閻錫山爲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兼內政部部長、李宗仁爲軍事參議院院長。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蔣介石欲用升官的方式剝奪他們的兵權。

假如這三個人如蔣介石所願,能長住南京“共商國是”,不再回到他們的部隊去,那麼“削藩”之策就成功了一半。問題是這3人升職後,仍然是集團軍司令,仍然手據軍權。

1929年初春,蔣介石召開編遣會議,再欲裁兵。會上,各地方實力派在裁兵問題上互不相讓,爭論不休,都不願裁減自己手中的兵員;有的軍頭稱病請假,消極對抗。裁兵問題再一次拖了下來。

同年3月底,蔣介石決定首先用軍事手段消滅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

當時,桂系勢力盤踞着從廣西、廣東經兩湖直到山海關等廣大地區,李宗仁、白崇禧都是從基層小軍官一步一步打到今天的位置,可以說久經沙場,智勇雙全。硬碰硬,顯然不是上策。蔣介石準備以武力進攻和政治分化相結合,來個雙管齊下。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3月15日,蔣介石以夥同李宗仁、白崇禧“分頭髮難,謀反黨國”的罪名,將李濟深扣押,軟禁於南京湯山。當時李濟深任中央政治會議廣州分會主席、廣東省政府主席和第八路軍總指揮等職。李濟深與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關係密切。

蔣介石剝奪了李濟深在廣東的軍政大權後,接着,重新起用湖南籍北伐軍將領唐生智,派其攜帶鉅款赴唐山,策反不久前才被李宗仁、白崇禧改編的湘軍李品仙部。

李品仙是唐生智的舊部,時任第4集團軍第12路軍總指揮兼第8軍軍長。第12路軍中下級軍官都是唐生智一手提拔起來的三湘子弟,在唐生智“脫離桂系,回湖南去”的號召下,欣然響應。李品仙等人發表通電,討伐白崇禧,擁護蔣介石。

接着,蔣介石統率大軍直逼武漢的同時,派楊永泰(蔣介石身邊的“諸葛亮”)祕密來到香港,與受桂系排擠的俞作柏接洽。

廣西北流人俞作柏,早年曾跟着李宗仁等發起統一廣西的戰爭。1926年任廣西省政府農工廳廳長,並任黃埔軍校南寧分校校長。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期,曾與表弟李明瑞支持工農運動。後桂系以俞作柏同情和支持工農運動爲由,開除他的國民黨黨籍。俞作柏此後避居香港。

楊永泰巧舌如簧,一番說辭打動了俞作柏,另許諾:若俞作柏能策反李明瑞倒戈反桂,中央就委任他爲廣西省主席。

李明瑞時任桂系第四集團軍第七師師長,駐軍湖北漢口。

在楊永泰的陪伴下,俞作柏很快來到了南京。蔣介石親切接見,並立即委任俞爲“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上將參議”。接着,俞作柏趕去漢口,遊說表弟李明瑞。

4月2日,蔣介石的中央軍與桂軍對陣,前鋒發生交火時,桂軍前敵總指揮李明瑞陣前脫崗,桂軍立刻大潰,遂於3日晚放棄武漢。

李宗仁、白崇禧聞得武漢失守,覺大勢已去,便輾轉退守廣西。蔣介石率各路大軍直下廣西,桂軍大敗。

6月24日,白崇禧逃往越南,隨後,李宗仁通電下野。不久,李、白先後逃往香港。蔣桂戰爭結束。

就這樣,蔣介石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平定了桂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