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羣人的孤單”。或許,在看過了電影《光語者》之後,會對這句話有更清晰的認知和更切身的體會,因爲,孤單與狂歡的辯證關係在這部影片裏顯得尤爲深刻。

電影《光語者》是中國首部有關北極的紀錄片,影片指向了北極的兩個地方,一個是我國的北極考察站——黃河站所在的新奧爾松,這個小鎮只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30多位科學家,在這裏進行長期的科考、觀測。另一個,是在新奧爾松小鎮以南的“極光之城”朗伊爾,這裏相對小鎮的"科研氛圍"不同,居住的都是居民和藝術家們。一邊生工作,一邊是生活。

無論是新奧爾松,還是朗伊爾城,都身處北極腹地,每年有超過120天的時間都處於極夜之中。對,就是極夜,那種一直一直都看不到太陽的極夜。或許在之前,我們通過各種影像資料,對極晝還是有些瞭解,但電影《光語者》所帶來的極夜的景象,不僅讓人感到新奇、震撼,而且也有一絲絲的恐懼與壓抑。一百多天的“暗無天日”,這樣宛若“活埋”般的生存,怎樣能堅持,怎樣能繼續呢?

看過《光語者》之後,會發覺我們有些多慮了。這裏有電,有暖,有美酒,有美餐,天空儘管黑暗,但小小的世界,還是偶爾泛起歡樂的笑臉。以及,天空中會出現的,綺麗的極光,還有,地面上遊走的北極熊、北極狐等等各種極地動物。這個“暗黑”的世界,其實並不孤單,反倒有我們日夜正常交替的世界所無法感受到的精彩。

儘管,這裏的聚會不過是短暫,更多的時間,依然是每個人的獨處。但,你沒有經歷過孤寂的洗禮,你就不知道,在這樣近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又能有怎樣我們平常所體驗不到的美好。120天不見太陽,時間似乎都靜止了下來,科學家們在機械地記錄與觀察,看似枯燥,實則專注,而藝術家們的創作,也可以更加心無旁騖地展開,一個黑暗的極夜過去,他們所拿出的作品,無論是歌曲,還是照片,還是版畫的,等等等等,是鮮活的,是驚豔的,也是浸透了對生命的感悟與體驗的,在這裏的生存,無異一種直擊靈魂的修煉。

當然,我們相信,還有更多的漫長的夜,沒有在影片《光語者》中得以展示,但影片中有一句臺詞,讓戰臺烽印象深刻:“我們每個人都在獨自完成自己的旅程,無論面對大自然,還是面對人與人。”或許這便是我們每個人的終極宿命,無論身處繁華大都市,還是居於偏僻小山村,或者沉默在這無邊無際的孤冷之中。獨行,儼然是每個人必修的功課。只不過,這種獨行,有的時候是生理的,有的時候是心理的,在極夜中的獨行,或許更加考驗一個人的意志與毅力。

我們享受着每日的光明,但還有人在漫長的極夜中,孤獨的前行,這是唯有看過了紀錄影片《光語者》之後纔有的感悟。在影片的映後交流中,與隻身駐守北極黃河站、獨自一人度過120個極夜的高空物理學博士後劉楊面對面,彷彿跟隨他再次遁入電影《光語者》那“心中有光素履以往,踏夢前行聚力生長”的夢幻世界,拋開專業性極強的科學考察與觀測,僅就那些普通又新奇的生活場景,這已然是一部可以緩解抑鬱與焦慮的治癒系作品。

這部影片,不僅有着極致黑夜背後的精彩,也有着難以言說的精神能量,感召着每一位走進影院的你我。12月21日,中國的傳統節日冬至,在最冷的日子,感受極寒之地的溫暖,《光語者》我們大銀幕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