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每个学期,老师都会给学生推荐一些重点阅读书目,为了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老师就会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没有做读后感的经验,老师就会直接将读后感要写的内容列成一个模板让学生进行回答。但这样的训练往往是不好的,学生只能按照老师要求的思路去写,很难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做极容易让学生形成定性思维。

学生写读后感还有一个不好的现象,有些学生非常偷懒,不愿意去思考,就直接抄原文的内容当作自己的读后感,以为老师没看过原文就能蒙混过关,其实抄还是没抄,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结果这些同学每次的读后感分数都特别低,老师甚至会让他们重写。

读后感真的有那么难写吗?其实并不难写,就看你想不想用心去学方法罢了,下面一起来看看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吧!

读后感就是体会故事情节,写自己的阅读感想,也就是考验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试着将自己代入故事的发展中,将自己融进故事中,这样更能体会到人物角色的情感。写好读后感可以提高我们做阅读理解题的能力,我们在做阅读题的时候,经常有这么一问: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这就要求同学们有情感体会能力和概括能力。有些同学平时写读后感只会抄原文,只懂得文字的盲目堆砌,遇到以上那种题目他们就完全懵了。所以说平时就要做好读后感训练,对于提升语文能力有很大作用。

至于我们怎么在阅读时去体会感情呢?分别有两种办法,一是思考从你读到的内容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变化,例如常见的情感:喜悦、难过、兴奋、无奈等等;二是体会到情感是否能与你产生共鸣。同学们在写读后感时都能把以上的感受写出来。

有些同学读后感写不出来,通常是因为他们对文字不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个人物?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去描写环境?学生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这也不懂那也不懂就导致读后感没有东西好写。如果看不懂,那怎么办才好?有些老师就建议他们多看几遍,若还是看不懂呢?那么这类学生就很有可能直接抄原文来凑字数。实际上,既然看不懂,那么我们不如把自己的问题列出来,这样也能形成一篇小作文。

其实,即使你没看懂,你也是能感受到作者大概在描写什么事情,你就可以在心中问自己:这段文字写得好吗?好的地方在哪里或者不好的地方是什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读文章,你就会发现,原来也没那么难理解,而且你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也可以构成读后感的素材,写出来的内容逻辑清晰,具有条理性,这样就读后感的分也会好高些。

本文编辑:小鱼干

(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