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這一名字在歐洲乃至世界的影響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哪怕在其滅亡之後,也總有一些和羅馬人基本上八竿子打不着的新興國家“盜用”其名字或者爲了爭論誰是羅馬正統而大打出手。

比如神聖羅馬帝國、羅馬尼西亞,但奇怪的是明明坐擁羅馬城的意大利卻對使用羅馬作爲國名一事上表現的沒有一絲的想法。從羅馬到意大利

意大利國名的起源要追溯到公元6世紀的時候,那時,統一整個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將自己發跡的亞平寧半島命名爲“italia”,也就是意大利亞的意思,在後來的漢語翻譯中則爲了順口被翻譯爲“意大利”。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意大利和羅馬城分給了西羅馬帝國,而伴隨着這次分家,羅馬帝國的榮光也就此暗淡,隨之而來的便是永無止境的異族入侵和國家內部的農民起義。終於在公元410年,哥特人聯合羅馬的奴隸們攻破了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城,雖然在東羅馬帝國的幫助下,西羅馬勉強保住了羅馬城,但北非、西班牙和高盧先後被哥特人、汪達爾人、勃艮第人佔領。

500年歐洲

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發動軍事政變,建立意大利王國,至此,西羅馬滅亡。自奧多亞克之後,意大利這塊地方後來又被東哥特王國、東羅馬帝國統治,之後又是異族入侵,意大利陷入徹底的混亂,大大小小數十個王國、公國、共和國在這裏上演着權利的遊戲,而他們中實力最強的玩家,是倫巴德人。丕平獻土與意大利王國的誕生

俗話說得好,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727年的時候,意大利北部最強的諸侯國倫巴德王國在肅清大利北部之後,便開始動起來了統一意大利半島的心思。

此時,意大利半島中南部的名義領袖,也就是坐擁羅馬城的羅馬教皇也是多次和中南部的小國組建聯盟對抗倫巴德王國的軍隊,然收效甚微。

十數年裏,倫巴德王國在意大利半島上步步爲營,一路建立起斯波萊託和貝內文託兩個傀儡國,並於751年奪取拉文納,兵鋒直逼教皇駐地羅馬城。

800年歐洲

當時任法蘭克國王的丕平三世在立嗣的時候受過教皇的恩惠,在得知羅馬被兵臨城下之後,立即於754年和756年連續兩次派兵進入意大利境內,在勝仗之後將包括羅馬城在內的意大利中部地區統統送給了教皇國,這也就是著名的“丕平獻土”事件。

丕平三世在解決羅馬之圍後並沒有停下軍隊,其繼續發動對倫巴德王國總攻,於773年完成了對倫巴德王國的征服。

丕平獻土

滅掉倫巴德王國後,丕平三世的兒子查理曼大帝爲了避免倫巴德牴觸法蘭克王國的統治,便沒將倫巴德王國直接吞併,而是保留了其的獨立形式,但王國仍然接受法蘭克人的區域劃分、參與他們的內戰和法蘭克王國的繼承爭議等等,就相當於是變成了附屬國的形式存在。

781年,查理曼大帝封他的次子丕平爲意大利國王,以管理新徵服的倫巴德王國,而此時的倫巴德王國也就開始被稱之爲“意大利王國”。

1900年歐洲

至此意大利半島由加洛林家族及與其有血緣關係的家族所統治直到961年,962年的時候,由東法蘭克演變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接手統治,但東法蘭克本就是法蘭克王國的一員,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拿破崙重建意大利

意大利半島由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一直持續到拿破崙時代前夕。

不可一世的拿破崙通過武力強行統一了意大利半島,而此時的拿破崙非常清楚,自己雖然通過武力暫時統治了意大利土地,但在意大利人的心中,教皇纔是真正的君王。這一思想讓拿破崙感覺到了極大的危機感,他必須要削弱教皇在意大利乃至歐洲的影響力,否則必一天教皇會煽動歐洲人來推翻拿破崙的統治。

極盛時期的拿破崙帝國

1790年法國頒行《教士公民組織法》,強行整頓教會,要求主教宣誓效忠政府。這一條款自然是受到了教皇庇護六士的譴責。教皇滿世界的寫傳條罵拿破崙,拿破崙自然也就愈發的討厭教皇,1796年拿破崙在進攻奧地利勝利後,以意大利半島北部的土地爲基礎建立了隸屬於法蘭西的一個傀儡國。並於1802年,更名爲意大利共和國,由拿破崙本人擔任元首。

此時的拿破崙離統一歐洲就差半步之遙,於是乎,就像當初秦國問鼎東周一樣,在這個被基督教的世界裏,拿破崙第一個定下了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廢黜教皇的決心。

1797年時,拿破崙強迫庇護六世在託倫提諾同他簽訂和約,規定教皇國的疆界,藉此削弱教皇的影響力。而教皇方面,也是顯然不會願意簽署這種會限制自己權勢的條款,爲了不籤這個條約,教皇在羅馬附近煽動叛亂藉以對抗拿破崙。

拿破崙加冕

但拿破崙是何許人物?

1798年年初,法軍僅用數個星期的時間就結束了暴亂,駐軍羅馬城,而教皇庇護六世和全體教廷人員則被逐出了羅馬。現代意大利的建立

1809年拿破崙進攻維也納,併吞教皇國屬下各邦,教皇庇護七世被拿破崙逮捕囚禁在楓丹白露,至此教皇在意大利的統治被終結,意大利的實權迴歸到意大利王國手裏。可1814年,拿破崙滑鐵盧戰敗,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教皇復位,而意大利王國也隨之一同滅亡,意大利再次陷入分裂。

19世紀50年代,民族意識開始在的意大利半島傳播,撒丁王國的首相加富爾害怕自己權力受到民族運動的影響,便自發的附和民衆想法,推行“自上而下”的統一政策,經他和加里波第的等人努力,1861年3月撒丁王國和周邊小國合併,並改號爲意大利王國,定都佛羅倫薩。

建國後,意大利王國繼續謀求半島的統一。1866年,意大利趁普奧戰爭進行之機會,收回了威尼斯地區。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意大利乘拿破崙三世調回駐羅馬法軍的機會發起攻擊,於9月20日佔領羅馬。意大利與羅馬合併,教皇庇護九世只得退居梵蒂岡,由此意大利完成了對半島統一。

由此可見,意大利在歷史上和曾經的羅馬帝國幾乎是沒有任何關係的,意大利人種起源於倫巴德王國的倫巴第人的混血;國家歷史起源於法蘭克王國;國民思想及憲法則起源於拿破崙。可以說意大利除了有羅馬城外,其他地方均和羅馬帝國不搭邊。

再者當時歐洲自稱羅馬後人的國家很多,在當時的歐洲德國(神聖羅馬帝國)、俄國(第四羅馬帝國)均是以羅馬後人自居,此時的意大利國力尚弱也不願意爲了個羅馬的名頭與兩強國交惡。

1900年歐洲

其次,意大利作爲地域名詞出現的時間也已經有1000多年,期間也多次作爲國家出現,歷史沉澱不一定比羅馬要淺,當時由於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和威尼斯商人且教皇駐地也在意大利,可以說意大利的名字幾乎是響徹世界,哪怕是閉關鎖國的清朝和日本都略有耳聞。

再者後來自由市場開闢,爲了招商,同時擁有意大利和羅馬兩個名字顯然可以給當地的第三產業帶來不少的知名度,於是便沒人再提改名一事。

作者:留芳藝蓄

地史館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