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侍君報國是忠良,奮勇殺敵爲良將。

心胸狹隘毀所有,馬失前蹄盡敗光。

話說從宋金剛戰俘營逃回來的劉世讓,一席話驚醒了李淵,採取緊急措施使獨孤懷恩的反叛計劃全盤皆輸,獨孤懷恩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徹底斷送,李淵也掃清了自己身邊這顆巨型炸彈,不能不說幸運,劉世讓是立了大功的,而唐儉更是功不可沒,最爲關鍵的還有尉遲敬德的幫助加持,他雖然是劉武周、宋金剛手下的大將,但此時劉宋投靠突厥,所作所爲令人不齒,但此時尉遲敬德也是猶豫不決,到底要不要降唐,也不怪他舉旗不定,因爲當今天下,各方割據,成敗與否,還真不好說,你說去投靠誰,也真是難以抉擇。

李淵令李世民爲先鋒與劉武周和宋金剛主力交戰,李世民派出大將殷開山、秦瓊迎戰尉遲敬德,由於此時的尉遲敬德被唐儉勸諫得有點兒想要投靠李唐,所以打得並不算堅決,比劃比劃做做樣子就交差了,唐軍小勝一局,這可是唐軍第一次戰勝尉遲敬德,之前唐軍要是一聽到尉遲敬德的大名,都膽戰心驚,因爲這尉遲敬德太厲害了,從來沒打過敗仗,這次只是在唐儉的策反和勸諫下,心理發生了變化,對於劉武周、宋金剛投靠突厥的作法看不慣,在自己降不降唐的問題上左右搖擺舉旗不定,所以與唐軍交鋒沒怎麼用力。

唐軍小勝後,全軍上下深受鼓舞,這說明他尉遲敬德不是戰無不勝的,而秦王李世民親自率領唐軍來攻,尉遲敬德也深知這個秦王李世民不是一般人不好惹,再個要是自己日後投了大唐,人家秦王李世民很有可能是自己的主子,現在和主子可不能拉仇恨,但又不能直接投降,這也不是他尉遲敬德的大將風範,就在猶豫之時,李世民唐軍猛攻,尉遲敬德順勢而爲大敗而走,那些被他俘虜的唐軍得救了,唐儉也回到了唐軍大營。唐儉一見到李世民,就向他說明了尉遲敬德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如果能將他招降,必會對唐軍如虎添翼。

李世民心裏是久仰尉遲敬德大名的,所以他囑咐手下的人:“尉遲敬德是名將,我要對其進行招降,你們交戰時切不可傷着他。”經過這兩次勝利,唐軍士氣大振,在對劉宋作戰中信心大增。雖然尉遲敬德敗退走了,而劉武周還在太原,宋金剛在柏壁,這時李世民的手下就有人進諫說:“昔日的勁敵尉遲敬德都敗了,我們此時可以一鼓作氣,直接和宋金剛開戰,一戰分高低,我方經過兩勝,全軍士氣大振,正是決戰的好時機,不如一鼓作氣,和敵軍主力決戰。”面對手下衆說紛紜,馮少師冷靜地說道:“宋金剛主力軍馬衆多,不可小覷,正面交戰不妥。”

李世民將目光轉向馮少師,繼續聽馮少師說道:“劉武周、宋金剛面臨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他們雖然軍馬衆多,但由於連年戰爭,加上太原地區糧少,堅持不了多久,我方的糧草充足,我們要打持久戰,拖住劉宋,另外我們要派出小股兵士專門不間斷不定期的騷擾他們,令他們腹背受敵不得安寧惶惶不可終日,直到他們斷糧精神疲憊,那時他們必然被迫撤軍,這正是我們所要的結果,那時秦王可率領大軍追擊他們必然一戰而定乾坤。”

李世民一聽連連說好,末了,他補充道:“馮駙馬說的好,我們採用這一作戰方略,勝算很大,不過有一點必須提醒,劉宋主力都在我們面前,他們的戰鬥力是很強的,我們絕不能大意輕敵,鹿死誰手,在此一戰。”按照這一部署,李世民他們邊追邊打,果真宋金剛他們糧少,僵持一段時間就撤退了,沒糧,宋金剛的軍隊餓得慌無心應戰,李世民就在後面追擊窮追猛打,絲毫不鬆懈,李世民一連三天三夜沒休息沒閤眼,唐軍的糧草也快供應不上了。

好不容易追上了宋金剛,正要決一死戰,此時李世民的唐軍也只剩下一頭羊可以食用了,唐軍幾萬人分食這一頭羊,實際上每人就只能喫點兒羊油,這羊油可想而知在士兵們的心裏是多麼奇妙的美餐吧!此時,他們在宋金剛駐守的介休城,擺開了陣勢。李世民看到宋金剛主力在城牆外一字排開,大有背水一戰的架勢,而且城上弓弩手都箭上了弦,李世民準備智取,他派出李世勣,讓李世勣佯裝不敵,敗陣而走,宋金剛大喜,下令追擊,李世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瞅準機會從宋金剛側翼殺來,宋金剛大敗並逃跑。

遠在太原的劉武周聽說宋金剛被打敗了,嚇得魂飛魄散,因爲主力部隊全在宋金剛那裏,宋金剛一敗,劉武周根本沒有實力再與唐軍抗衡,權衡在三,劉武周不得不放棄太原城,走投突厥去了。就這樣,李唐的龍興之地太原城被收復,只有那尉遲敬德仍舊在憑城固守,李世民敬仰其將才,就派出了尉遲敬德的好友唐儉去憑城勸降,尉遲敬德早就等着這一天,毫不猶豫地降唐了,之後,李世民非常信賴尉遲敬德,不但沒有解散尉遲敬德的軍隊,而且和他同喫同住,事實證明,尉遲敬德是不可多得的將才,爲後來李唐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畢竟秦王李世民收復了河東及太原,而地下秦王嬴政也是受益的,要知爲何,請見下回分解。

「聲明」:《秦王貼身帶刀護衛》文中插圖皆來源於網絡,在此特表感謝,如有侵權,敬請聯繫作者刪除。《秦王貼身帶刀護衛》部分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特此聲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