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清王朝在列強的炮火下不堪一擊,除了閉關鎖國導致中國錯過西方工業發展之外,最大的原因還是慈禧鋪張浪費,崇尚享受主義,只顧自己玩樂,捨不得在軍國大事上花錢,她一頓飯要喫一百道菜,此外還有各種點心,身着綾羅綢緞,還要修建園林和自己的豪華陵墓,每一件單拎出來都是不小的開支,如果這些錢能節省出來用在軍事民生上,或許清朝也不會這麼快走向滅亡。

不過清朝也有賢明節儉的君主,比如康熙和雍正,雍正帝是清朝最節儉的帝王,而康熙也不差。康熙全名叫做愛新覺羅·玄燁,出生於1654年,是清朝的第4位皇帝,康熙是一個有才能的帝王,正是因爲他勤於政務,愛國愛民,所以纔開創了康乾盛世。

康熙帝登基的時候國家已經基本穩定,所以皇室的生活水平也跟着逐步提高,皇帝的膳食越發精緻美味。但是好生活都是用錢堆積起來的,康熙也很清楚這個道理,爲了清朝的長遠考慮,康熙帝帶頭奉行節儉,儘量過質樸的生活。

他平日裏穿的常服跟普通百姓的衣服沒什麼不同,此外他還以身作則,倡導大臣們少用或者直接不用金銀製成的器皿,他曾經對太子胤礽說,他從登基之後一直崇尚節儉,甚至“身御敝褥,足用布襪”,以此教導胤礽不要鋪張浪費。

不過白晉曾有記述,說康熙帝雖然節儉,但是在國家大事上從來不省錢,不論是修河道還是建橋造船,只要是與國家發展和民生有關的事情,他掏錢的時候都十分爽快,由此看來他確實是一個難得的好君王。

康熙帝節儉成性,但也因此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皇帝膳食精美,一天康熙帝心血來潮就想看看自己每天要喫掉多少錢,結果看到賬單驚訝不已,覺得自己還是太過鋪張浪費了,應該能省則省,他想知道大家在飲食上怎麼省錢,於是便召集了大臣前來問話。

大臣們平日裏的飲食自然也不會差,但是素來節儉的康熙開口問話,他們肯定不能說自己喫了哪些山珍海味,於是爲了在帝王面前表示自己確實憂國憂民,將節儉美德貫穿始終,他們開始唱起了苦情戲,說自己平日裏的主食是窩窩頭,再配上一點鹹菜即可,不僅能飽腹,而且特別便宜,一頓只需花費幾個銅板。

康熙聽完後很有感觸,下定決心向他們學習,於是給御膳房下了命令,表示自己今後只喫窩窩頭。他發現窩窩頭雖然清淡,可卻十分美味,心想如果百姓們都以此爲主食也未嘗不可,轉眼7天過去,康熙興致勃勃的去查看飲食賬單,想看看自己省下了多少錢,結果發現賬單上的數字不減反增,着實將康熙嚇了一跳,氣得他連茶杯都摔了。

納悶不已的康熙還以爲是下面的人將錢財貪污了,於是立即將御膳房總管召過來詢問,被冤枉的御膳房總管委屈不已,這纔將實情全部說出來。原來康熙喫的窩窩頭跟百姓喫的窩窩頭不一樣,雖然都叫窩窩頭,但是百姓喫的比較粗糙,而康熙喫的窩窩頭非常考究,從選材到製作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然後再從衆多窩窩頭中挑出最好的幾個呈給康熙,因此花銷更大,康熙聽罷備感無奈,只好恢復以前的飲食習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