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所以會從強盛走向衰落,最主要的一個因素,那就是到了後期,出現了很多的奇葩皇帝,尤其是宋徽宗整日裏只知道吟詩作對,深迷於藝術,對於一位皇帝來說不是一件好事,畢竟皇帝要有擔當,一味地追求藝術,顯然是不太合適。也正是這個原因,最終在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國大舉入侵,一時之間震驚朝野,宋徽宗匆匆退位,但無奈還是成爲了俘虜,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

如果宋徽宗稍稍有所作爲,勵精圖治,也不可能會落得如此下場,現實就是那麼殘酷,宋朝從那一年開始逐漸走向了沒落,一直到南宋都沒有緩過來。以至於當時很多的文人悲痛萬分,在那一時期創作出來的詞,每一首都感人肺腑,其中有一首最令人傷感,那就是《減字木蘭花·淮山隱隱》,這首詞悽美感人,讀來蕩氣迴腸。

《減字木蘭花·淮山隱隱》宋代:淮上女淮山隱隱,千里雲峯千里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

這首詞具體是誰創作的,現在不得而知,畢竟時間太過於久遠,已經是難以考證,在一些古籍裏註明是淮上女,應該是出自於一位良家女子之手,但是具體的名字不得而知。當時她被敵人俘虜,也是像很多的人一樣,她內心充滿了憂愁,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故鄉,所以在牆壁上題寫下了這首詞,以此來表達人生的無奈,還有對於故鄉的思念。

原本是良家女子,可是由於戰爭成爲了俘虜,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一種打擊,更何況還是一位女人,以至於她每天都以淚洗面,過着極爲悲慘的生活,在這首詞中,她用一種很悲情的口吻娓娓道來,寫得也是很巧妙,整個的上闕一山一水兩兩相對,下闕更是句句催人淚下,道盡了女子感傷之懷,所以寫得很悽美。

上闕借景抒情,從而由景入情,層層推進,這樣的描寫方式,雖然並不是很新鮮,可是詞人寫得很感人,無非是在訴說內心的苦悶,還有對於故鄉的懷念;遠處的淮山隱約可見,但是卻無法回去,那層層疊疊的羣山,讓人生出了許多的恨意。淮水更是煙波浩渺,萬里波濤寄託了我無限的愁思,使得我每天都在思念故鄉,想要回到故鄉,可是現在卻是不可能。

下闕寫下了被俘虜後的情景,由於一路向西,這讓他悲痛萬分,所以生出了更多的憂愁;山高水遠,漸漸地擋住了行人向東的視線,眼前變得朦朦朧朧,一切都是那麼的遙遠。真是舊恨新愁,面對這晚春景象,不由得不讓人悲傷。現在我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只能是一個人默默流淚,一切都晚了,早已是無可挽回。看來我是再也無法回去,這輩子會一直處於悲痛之中。

後期的宋詞有很多這種感人的悽美之作,大多數的人都是在抒發內心的苦悶,還有對於故國的懷念。而這首詞的女主人,她由於成爲了俘虜,比別人自然要更加的悲傷,對於一位女人來說,她渴望過安定的生活,畢竟戰爭是男人的事情,可是她同樣被戰爭所害,以至於一路上哭哭啼啼,從而在這首《減字木蘭花·淮山隱隱》中道盡了思鄉之苦,還有對於未來的擔憂。從上闕起筆,到下闕結尾,每一句都感人至深,可見當時她無比的傷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