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真宗趙恆執政的中晚期,宋朝出現了嚴重的黨爭,史稱天禧黨爭。這次黨爭的雙方是以寇準爲首的北方黨和以丁謂、王欽若爲首的南方黨,雙方展開政治上的爭權奪利,搞得朝廷烏煙瘴氣,給國家造成了很大的政治混亂。趙恆也因此而大權旁落,無法主導朝廷政治的方向。於是趙恆立劉娥爲皇后,授予其代理朝政的權力。劉娥上臺後聯合丁謂的南方黨,打擊控制朝政的北方黨,平息了天禧黨爭。寇準在黨爭失敗後獲罪罷相,被逐出汴梁。丁謂藉着黨爭勝利而登上相位的同時,宋真宗也打算讓李迪出任宰相,卻遭到了李迪的拒絕。

李迪是北宋名臣,也是北方黨繼寇準後又一位出任宰相的文臣。他在宋真宗和宋仁宗兩朝出任宰相,在歷史上有很大的名氣。他是狀元出身,在地方上歷任通判、知州、知制誥、節度使等職,因政績卓著而受到宋真宗的信重。從個人資歷和皇帝信任的角度看,李迪都具有出任宰相的資格。

北方黨在天禧黨爭中失敗的背景下,寇準罷相也使得很多人受到牽連,朝中的勢力大幅度削弱。此時正是需要有人站出來接替寇準在北方黨中的地位,帶領北方黨的官員重整旗鼓,走出政治鬥爭失敗的陰霾。而李迪作爲北方黨中僅次於寇準的人物,又有着狀元出身的優勢,是非常適合的人選。

從宋真宗的角度來看,他也需要北方黨在朝廷中保持一定的勢力,以制衡丁謂爲首的南方黨,牽制代理執掌朝政的皇后劉娥。天禧黨爭是寇準爲相時北方黨極爲強勢的國家政策導致的,也是丁謂等南方官員爲了維護利益而展開的鬥爭。寇準被罷相意味着黨爭的結束,卻也使得丁謂和南方黨勢力大增,而且他們的背後還有劉娥的支持。如果丁謂乘機把持朝政,那宋真宗利用劉娥打破天禧黨爭的努力便白費了。因此對宋真宗而言,南北兩黨的平衡局勢是必須保持的,絕不能再次出現一家獨大的政治格局。

因此宋真宗擬任李迪爲宰相,是出於朝中政治局勢平衡的考慮。李迪出面能夠讓人心惶惶的北黨官員有了主心骨,也能夠重新整合朝廷勢力,與南黨形成制衡。朝中宰相南北各一,也有利於宋真宗對國家的掌控。然而這個任命卻被李迪拒絕了,李迪甚至公開表示不接受相位,不與丁謂同朝爲相。李迪的這個態度不僅讓宋真宗感到意外,也讓朝廷的北黨官員大喫一驚。此時北黨正是羣龍無首的時候,北黨官員在朝中根本無力反抗丁謂對朝政的壟斷,非常需要李迪這樣的精英站出來扛事,可李迪的態度卻非常讓人失望。

從歷史的記載來看,李迪表示拒絕的原因,是由於他對丁謂掌權的強烈反對。由於寇準獲罪罷相,所以李迪把罪名都歸咎於丁謂的誣陷,表示跟丁謂勢不兩立。而丁謂在天禧黨爭後已經出任宰相,所以李迪反對態度非常強烈,拒絕承認丁謂在朝廷中的宰相地位。

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這種說法非常牽強。丁謂的宰相地位是宋真宗和劉娥承認的,不是李迪情緒化的反對就能動搖的。李迪作爲北黨精英,爲官多年的老油條,怎麼會做出如此無意義的操作?況且在宋真宗的多次勸說下,李迪最終還是答應爲相,這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李迪最終接受了宰相的任命,出任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與丁謂展開一些列的政治鬥爭。由此可見,他之前拒絕出任宰相的態度看似堅決,實際上都是在演戲。他在輿論上堅決的表示與丁謂勢不兩立,爲此不惜拒絕宋真宗的任命,可真要任命時卻並沒有直接請辭。這很顯然是說一套做一套的行爲,而背後卻隱藏着更深刻的政治目的。那麼他表面上提出出來的,與丁謂勢不兩立的態度都是虛招,演給朝廷和天下百姓看的戲碼。而隱藏在這個戲碼背後的真實原因,纔是李迪真正的政治目的。

要解析李迪演戲背後隱藏的政治目的,這需要從天禧黨爭最激烈的謀反事件中去分析。在天禧黨爭末期,宋真宗以身體病重爲由把朝政交給皇后劉娥代理,自己在後面遙控朝中局勢。於是寇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要求皇太子趙受益,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趙禎,總體軍國大事。這個建議遭到以丁謂爲首的南方黨的強烈反對,但最終還是在寇準的強勢推動下執行。然後寇準又上書,說“丁謂、錢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輔少主。”,請求另外派大臣輔佐皇太子。寇準這次上書看似對準丁謂等南黨,其實目標是代理朝政的劉娥。

劉娥代理宋真宗處理朝政,與丁謂達成政治同盟,所以寇準必須將其拔掉。於是寇準暗中和太監周懷政、翰林學士楊億、客省使楊崇勳等人密謀發動政變,擁立皇太子趙受益爲皇帝,升宋真宗爲太上皇,廢除皇后劉娥,讓寇準獨攬朝政。可政變在準備過程中被泄露,丁謂和曹利用把事情告知了劉娥。於是政變失敗,周懷政被俘後自殺,寇準雖然逃脫,但也獲罪貶官。這個謀反案牽連極大,北方黨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而丁謂所帶領的南方黨則趁機接管了朝政。謀反案平息後,天禧黨爭結束,以北方黨的失敗而告終。

由於主導政變的周懷政被俘自殺,沒有寇準組織政變的切實政局,說以北方黨官員拒不承認寇準謀反的罪名,認爲是丁謂趁機誣陷。實際上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完全是顛倒黑白的狡辯。以前的文章中分析過,這個政變非常完整,有着廢皇后和立皇帝的完整設計,這不是一個太監能完成的。沒有寇準這種執掌朝政的宰相支持,誰都不可能完成這個操作。所以寇準獲罪被貶已經是很輕了,如果換個人那多半是誅九族的下場。而在此過程中大量支持寇準的官員被牽連,獲罪被貶得不在少數。

有意思的是,支持寇準的官員中,李迪便是鼎鼎大名的一位。除了最後密謀政變李迪沒有參與外,之前所有針對劉娥和丁謂的政治行動他都是積極參與的。尤其是在皇太子總體軍國大事的建議上,李迪是主要的發起者,也是把南黨的反對聲壓下去的人。在北黨陷入謀反案漩渦的時候,李迪這個重要的北黨精英便成爲首當其衝的焦點人物。寇準又證據牽涉到謀反案,所以被貶外放是很正常的操作。李迪雖然沒參與最後的謀反,但前面的事情是否與謀反有關,這是誰也說不清楚的。以劉娥和丁謂把持朝政的操作,趁機拉李迪下水也是很有可能的。

若李迪想要從謀反案的政治漩渦中脫身,那遠離朝政是必要操作。如果他直接接受了宋真宗的宰相任命,那必然成爲劉娥和南黨的衆矢之的,引發新一輪的政治圍攻。李迪當時本身就是僅次於寇準的北黨人物,想要遠離朝政必須有合適的理由。他表示反對丁謂,甚至說出勢不兩立的話,並製造的大量輿論壓力,其實是給自己脫離朝政找理由。這樣他既表達了自己反對丁謂的立場,又爭取了北黨的支持,還跳出了政治漩渦。而剛剛接手宰相位的丁謂,首要的是要鞏固政事堂中南黨官員的地位,對遠離政事堂的李迪只能暫時放過。

可以說李迪的這一齣戲是一石三鳥,既保全了自己,又穩住了宋真宗,還拉攏了北黨官員。等謀反案平息下去後,寇準被貶雷州半島,黑鍋都揹走了,李迪就可以重新復出了。這個時候再接受宋真宗的任命,出任政事堂宰相,而且是主管人事權的吏部侍郎,這才收割了其中最大的政治利益。從這個事情中,可以看出李迪簡直就是老謀深算的政客,在天禧黨爭的謀反案前後機關算盡,是北黨中得到政治利益最大化的官員。而寇準性格強勢,爲人剛猛,爲了廢除劉娥和丁謂費盡心機,最終只是給李迪做了嫁衣。

歷史上對李迪評價很高,對南黨的丁謂等人則冠以奸臣的名聲,實際上都是既得利益階層寫史的結果。李迪和寇準、丁謂、王欽若等人並無太大差別,都是爲了個體小集團利益而漠視國家利益的權奸。他們執政的目的並不是爲了宋朝,而是爲了他們所代表的文官士大夫集團。他們的政治行爲都是以朝中政治風向爲基準的,而不是簡單的是非對錯。比如宋真宗年間,李迪是堅決反對劉娥當皇后的重要人物之一。但到了宋仁宗年間,劉娥臨朝稱制後,李迪卻對劉娥大肆吹捧。這一切都與是非對錯無關,而是政治利益所驅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