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被認爲是歷代皇帝的反面教材。因爲他的荒淫無道,使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各地農民起義頻繁爆發。而在南北朝之後一統天下的隋朝也在農民起義戰爭中覆滅,而平定天下的李唐王朝也同時誕生。回顧隋朝滅亡的歷史,可以發現很多讓人疑惑的地方。在天下大亂之時,楊廣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應對也有很多地方讓人難以理解。其中東進揚州,困守江都的決策,便被認爲是楊廣的一大敗筆。正是因爲他的這個荒謬操作,才爆發了江都兵變,他在兵變中被殺,隋朝也因此而滅亡。

衆所周知,隋朝的首都是長安,也是隋朝統治天下的中心。隋文帝楊堅在位時,隋朝統治天下的詔令都是從這裏發出的。雖然隋煬帝楊廣即位後發動了數百萬人修建東都洛陽,但直到隋朝滅亡這個工程都沒有完成,所以長安依舊是天下的中心。而楊廣駐蹕洛陽,率領諸王、百官、后妃,軍隊等數十萬人,卻和他迅遊太原、江都一樣都是臨時性質的。所以洛陽並不是隋朝的正式首都,其政治意義和軍事意義遠遠比不上長安。在山東農民起義激烈爆發的時候,楊廣理應率軍回到長安,固守關中,然後派兵平亂,這纔是最正確的操作。

從歷史沿革來看,隋朝皇室是弘農楊氏的後人,是關隴門閥集團的一份子,他們的根據地應該在關中長安附近。回到關中長安故事,楊廣不但具有地理上的優勢,也能夠得到更多皇族的支持。而且楊廣是由關隴門閥集團的楊素、宇文化及等關隴門閥集團的官員擁立上位的,他回到關中長安也能得到關隴門閥集團的支持,對平定農民起義很有幫助。然而楊廣卻反其道而行之,帶着自己數十萬的隊伍離開洛陽東進,把駐地放到了江都揚州。這不僅放棄了關中長安的有利地勢,也遠離了關隴門閥集團的大本營,對於戰爭是非常不利的。

很多歷史愛好者對楊廣的選擇感到疑惑,覺得這種操作是自尋死路,然而從楊廣即位後的行爲來分析,卻發現這是他被逼無路,不得不進行的選擇。楊廣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荒淫無道的代言人,搞得隋朝天下民不聊生,反抗的農民起義軍四起。但如果只是這樣,頂多是天下不太平,根本威脅不到隋朝的統治。

因爲隋朝延續了南北朝的門閥政治格局,朝廷政治控制在各大門閥集團手中。朝中官員都是來自門閥士族的子弟,代表着各大家族的利益。這些世家大族組成了三大門閥集團,分別爲關隴、山東和江南。而皇族楊氏是出身於關隴門閥集團,受到三大集團公推的統治者。

因此隋煬帝楊廣本質上代表的是三大門閥集團的利益,也要讓隋朝朝廷爲這些門閥家族服務。而這些門閥家族則通過朝廷控制着國家八成以上的資源,大量的土地、人口被控制在這些世家大族手中。所以民間的各種農民起義都是小打小鬧,沒有足夠的資源推動,又怎麼可能動搖隋朝的統治根基?

可是楊廣即位後的一系列操作,不僅破壞了朝廷中各大門閥家族的政治平衡,也動搖了隋朝的統治根基,最終釀成了國家崩潰的大亂。這些操作中最爲典型的就是修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建長城,發動數百萬軍隊三徵高句麗。這些操作勞民傷財,不僅使得民怨沸騰,也激化了門閥集團中的矛盾。

史書上對楊廣這些操作的評價是非常負面的,說他是爲了自己的私人慾望,才做出了這種好大喜功和驕奢淫逸的國策。實際上這種說法是非常片面而膚淺的,楊廣的這些操作的最終目的是與爲了與各大門閥集團爭權奪利。這種權利真爭奪是隋朝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也是動搖隋朝統治根基的關鍵。

在隋文帝楊堅末期,太子楊勇和晉王楊廣互相爭鬥,既是爲了隋朝江山的統治權,也代表着背後的門閥士族集團。楊勇身後的是山東世家門閥,而楊廣身後則有關隴貴族和江南士族的支持。雙方在朝廷中爭奪儲君之位,目的就是在新皇登基後主導朝廷的大權。

最終楊廣在政治鬥爭中勝出,成功登上皇位,成爲隋煬帝。然而楊廣上位之後並沒有按照各大門閥家族的意願進行執政,反而爆發出巨大的野心。這個野心是要攫取全國的統治權,不願意在繼續與門閥家族共治天下,這就動搖了從魏晉南北朝以來治理天下的根本。楊廣發動這些勞民傷財的工程,其目的就是利用這些工程所創造的機會,從門閥集團手中奪取土地、百姓等各方面資源的控制權。而修建的東都、長城、大運河等項目,也是爲了加強關中、中原和全國各州郡的聯繫,削弱門閥家族在地方上的統治。

楊廣的這些操作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被侵犯了的門閥家族在政治上強烈反對,使得朝廷鬥爭越發激烈。在反對者中有不少是隋朝建立時的開國元勳,隋文帝楊堅留下的老臣。他們在朝廷位高權重,家族掌控了大量的權力,所以對楊廣的皇權產生了不小的威脅。楊廣爲了自己的目的,也是加強皇權,與之進行激烈的鬥爭。從史書來分析,隋朝重臣賀若弼、高熲、宇文弼等人被殺的深層次原因便是與楊廣的權力鬥爭,而不是簡單的誹謗朝政。只有越國公楊素得以善終,但也讓楊廣感到憤恨不已。

楊廣雖然用強力的手段抹殺了朝廷中的反對者,卻也直接跟關隴門閥集團鬧僵,使得雙方矛盾和仇恨更加尖銳。於是在楊廣治國的各大政策,尤其是征討高句麗的戰爭上,關隴門閥集團極度不配合,讓國家的政策得不到策底實施。征討高句麗的戰爭後期,爆發了著名的楊玄感叛亂,這就是關隴門閥集團與楊廣極度對立的表現。發動叛亂的楊玄感是越國公楊素的兒子,而楊素不僅是關隴門閥集團的核心,也是弘農楊氏的旁支。楊素是隋朝的開國元勳,在平定北齊和南陳過程中立下大功,在關隴門閥中影響力極大。

在楊廣即位之前,楊素是楊廣最強力的支持者。但楊廣即位後,很快就開始猜忌楊素,與楊素及其家族子弟多次發生矛盾。楊素雖然得以善終,但楊廣對楊素家族的打壓並沒有結束。楊玄感的叛亂,從根本上就是這種爭權奪利的延續,也是雙方矛盾的大爆發。而楊玄感叛亂後,受到了關隴門閥和山東世家權貴的大力支持,很多門閥家族的子弟投靠叛軍。這其中最爲著名的就是蒲山郡公李密、觀王楊雄之子楊恭道、開國元勳韓擒虎之子韓世諤,另外還有朝中大臣光祿大夫趙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與楊玄感通謀。

雖然楊玄感的叛亂最終被平定了,但隋朝統治集團的矛盾已經公開化。對楊廣來講,關隴集團佔據的關中長安,山東世家佔據的中原河北,都已經不是安全的地方。而且這些地方農民起義軍遍地,很多義軍背後都有當地的門閥士族支持,反而讓朝廷的軍隊處於孤立狀態。楊廣不論是退回長安,還是繼續駐紮在洛陽,都處於農民義軍的包圍之中,再加上他與門閥集團的矛盾和仇恨,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一旦農民義軍與門閥集團加大合作,共同圍剿朝廷軍隊,楊廣留在長安或洛陽都是坐以待斃。

與關隴和山東門閥集團不同,楊廣與江南士族集團的矛盾並不是太深。楊廣修建大運河,多次巡行江都,都給江南士族帶來了大量的利益。而楊廣的皇后蕭氏出身蘭陵,是南朝梁國皇族的公主,在江南影響力很大。楊廣與楊勇爭奪儲君地位期間,蕭氏便積極爲楊廣奔走,利用影響力拉攏了大量江南士族的官員。正是因爲蕭皇后在江南的協助,才使得楊廣有足夠的政治力量擊敗楊勇。而楊廣巡行和修建江都揚州,也是把這裏當做備用的根據地。他可以在這裏得到江南士族集團的支持,以此作爲與北方兩大集團對壘的資本。

因此楊廣在局勢非常危急的時候,放棄返回長安和停留洛陽的打算,選擇帶着數十萬軍民南下江都。然而讓楊廣萬萬沒想到的是,在江都他卻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打擊。一方面,江南士族集團並無意於北方兩強正面開戰,所以沒有擺明姿態支持楊廣,而是做出觀望的動作。甚至部分門閥家族暗中與地方義軍聯繫,做好了趁火打劫的準備。另一方面,他所以來的軍隊來自於北方關中地區,對南下江都反對聲音極大。在北方農民義軍勢力蓬勃發展,瓦崗軍勢力圍攻洛陽,太原李淵起兵攻打關中的大背景下,楊廣麾下的軍隊積極要求返回關中自保。

楊廣知道,返回關中就是送羊入虎口,千里送人頭,絕不會有生路。而以宇文化及爲首的軍隊,則希望在關中搶佔地盤,投入爭奪天下的行列之中。這種矛盾一旦激發就不可收拾,最終釀成了江都兵變,也斷送了隋朝江山。而楊廣被殺後,各地門閥紛紛投入到爭奪天下的戰爭中,隋朝也就滅亡了。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楊廣選擇南下江都是迫不得已的。因爲除了江南他已經沒有退路,這是他的救命稻草。如果得到江南士族的全力支持,即便不能平定亂局,也能在江南留下半壁江山。但江南士族也有爭奪天下的野心,並沒有選擇繼續支持楊廣,這就徹底斷送了隋朝的根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