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如此多嬌,神州大地日出、日落美景多不勝舉。在心曠神怡之餘,我們不由更加關注這位天天見面的“母親”了。以前人類觀察太陽,尤如井中觀天。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古人把太陽作爲神來崇拜。希臘的太陽神名字叫阿波羅,阿波羅每天把太陽載在金光燦燦的馬車上從東邊的大海登上天空,晚上隱沒在西方的大海里。墨西哥的阿斯德加人甚至把人作爲活祭品供奉給太陽,以爲這樣太陽才能長久生存。後來,開始從事農耕的人類,爲了知道季節而開始了對太陽的觀測。

在中國,傳說在公元前27世紀帝堯時,已經有了專司天文的官員羲和,負責觀象授時,由於有一次預報日食出了差錯,而被帝堯處以死刑。帝堯還派羲仲到山東半島去祭祀日出,目的是爲祈禱農耕順利。當時已經用太陽紀年了,一年爲365天。

公元前600年左右的春秋時代,人們能夠用土圭觀測日影長短的變化,以確定冬至和夏至的日期。我國的甲骨文上還有世界最早的日食記錄,即發生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大約從魏晉時期開始,就能比較準確地預報日食了,並且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方法和理論,這也是我國天文學史上的一項重要成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