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着電視劇《燕雲臺》的熱播,蕭太后這位奇女子的熱度開始增長了起來,談古論今,總有那麼幾位女子不是憑藉過人的天資,也不是憑藉滿腹的經綸,而是通過朝政才華和複雜的思想被世人銘記,他們或親民愛政,爲國出力,或自私自意,爲己謀利,世人都道武則天爲第一女帝,權傾天下,和她的女官上官婉兒將唐朝推向另一個輝煌,但是大家可能都忘了,歷史上另一位權傾朝野的女子——蕭燕燕,史稱承天太后,她隻身一人掌管遼國朝政四十餘載,政績出色,軍績輝煌。

一位十六歲的契丹少女,在一個大吉之日,嫁入了皇宮,開啓了她從此輝煌的一生,早在她只是執掌鳳印之時,她就幫着自己的丈夫出謀劃策,幫着遼景宗打了許多場漂亮的勝仗,清理了許多不乾淨的門戶,不幸的是,遼景宗是一個命短的皇帝,早早便駕鶴西去,從此,蕭太后帶着年幼的兒子開啓了真正執政的一生,可能是因爲女子執政本就招惹是非,再加上她的獨裁專政也讓朝中重臣心生不滿,於是衆說紛紜,她並未因爲治理國家的功勞而被推上神壇,甚至因爲與朝中重臣韓德讓的情事差點名節不保,但她真的是衆人口中那個不堪的獨裁惡魔嗎?或許不是的,今天編者就給大家深度的解讀一下這位女傑,走進她的內心世界看看遼國的風花雪月。

迫與韓郎情斷,入宮爲後協夫治國——外強中乾

相傳,蕭燕燕也曾是一位與萬千名門望族的小姐都一樣,渴望着能夠擁有自己愛情的少女,在她的少女時代,她與韓德讓二人早已情絲相連,她也曾暗暗的發過誓,此生非韓德讓不嫁,可惜還沒待到她的少年郎來接她回家,她的父親就強制性把她送入宮中,從此成了遼景宗的皇后。

一般女子可能都會爲此黯然神傷,從此鬱鬱寡歡,被皇帝冷落於後宮中,但蕭燕燕不同,她出身顯貴,且從小聰慧,縱然她也知道情絲百斬不斷,但作爲一名外強中乾的契丹女子,她強迫自己靜下心來,從此幫着對朝政不慎精通的丈夫治理朝政,於是遼景宗對蕭皇后甚是信任,夫妻二人也算和睦。

然而,好景不長,遼景宗的早逝,對她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但好在蕭燕燕一直都很堅強,頂着壓力參政,打破了遼國因常年征戰而窮兵黷武的破敗景象,遼邦開始變得欣欣向榮,從這點就能看見她的外強中乾與堅強。

下嫁權臣,毒滅原配——被詆譭的開端

其實一開始的蕭太后,就算權傾朝野,獨裁專政,但也沒有臣子膽敢站出來反對她,更沒有人說她獨裁,但自從兩件事的發生,讓蕭太后的名聲變得越來越壞,一件是她與韓德讓的感情,另一件則就是她殘忍毒害韓德讓髮妻的事情。

雖然有人說蕭太后與韓德讓的感情摻雜着十分複雜的朝事因素,她需要韓德讓來鞏固她兒子的皇位,而韓德讓也需要藉助她這個梯子使得自己的朝事地位更上一層樓,所以就有人說,剝去權利和鬥爭的外皮,這段感情的利用心就毫無遮蓋的顯露,但在遼景宗去世時,蕭太后正值風韻年華,她美麗,颯爽,不同於家中閨秀,在一個女人剛剛失去丈夫,又見到了自己兒時的戀人時,所以這段感情中,她是否真的動了心是很難說的,並且在蕭韓二人聯手後,蕭太后在朝中的地位也就更難撼動,這也就是爲何衆臣對他二人的感情如此反對。

但隨着時間的流逝,二人的感情越發深邃,蕭太后漸漸找到了年少的感覺,就在他們正情投意合之時,蕭太后發現了他們二人之間最大的阻撓也就是韓德讓的髮妻李氏,便暗自下令縊殺了李氏,從那時開始,二人的感情真正開始不再有任何阻撓,一個權傾朝野的太后,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也可以稱得上是一段纏綿悱惻的君臣之戀了,但要說蕭太后和韓德讓之間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感情,除了他二人就無從探究了。

南征北戰,巧剿宋軍——才能和野心的真正顯露

雖然有人總是說蕭太后的專情和與韓德讓的不恥之情,可從她的充滿傳奇的一生看來,值得一提的還是她的戰績,這也是總被人們所忽略的地方,人們在道聽途說的八卦中沉迷時,似乎忘記了歧溝關一站是誰用巧計將楊家將打的落花水流,又是誰穩定了遼國動盪的朝事局面,也似乎更沒人記得這位女中英傑,因爲對對手氣節的欽佩,爲楊業立碑的偉大胸襟,最初的她似乎也不過是一位契丹少女,也不過是一位人妻,一位母親而已。

或許是後人對宋朝的瞭解遠大於遼國,也或許是楊家將不敗的英勇無敵的將相形象深刻地印在了百姓眼中,因爲有人先一步成了英雄,所以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蕭太后這個特立獨行的奇女子也就開始顯得格外討人嫌棄。

蕭燕燕的一生都是傳奇,她比武則天專情,比任何一個古代女子都勇敢,有智有謀,敢做敢當,更敢於當機立斷,因爲要維護整個國家,保護自己的小兒子,所以她不得不強硬起來,爲兒子也是爲遼人,清除前路的一切障礙。

這位女子,因爲自己的果敢與英勇,一直讓他國軍民聞風喪膽,她絕非只是有勇無謀,可謂歷史上的一位神奇女子,有時候,蕭太后又和埃及豔后有着共通之處,他們都被世人所詆譭,可他們卻始終保衛着自己的國家,用盡自己的一切,奉獻自己的一切,帝王有時都會犯錯,更何況她只是一位女子呢。

雖然未能千古流芳,且招得一片罵名,但這位女子,卻是真正的掌握了自己的人生,不可謂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