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70年,第八次十字軍東征因法王路易九世的病死被戛然而止。但姍姍來遲的英格蘭王太子愛德華,卻不想提前結束自己的軍事朝聖之旅。繼而率少量部衆繼續前行,獨自撐起了規模非常有限的第九次東征。

後來成爲國王的 愛德華王子

然而,此次東征註定因部隊太少且成果寥寥,幾乎不爲後來自所關注。這位將來的英格蘭王太子,也會實地感受到聖地國家的亂局和歐洲本土貴族們的熱情減退,轉而成爲最堅定的十字軍抵制者。

獅心王理查 就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中流砥柱

早在1268年,英格蘭就因教皇的再三呼籲和感召,決定參加新一輪十字軍東征。但比較保守的亨利三世,並不願意效仿前人的冒險舉動,親自前往東方世界作戰。畢竟,正是由於早年的獅心王理查過度沉迷聖戰,纔將王位間接讓給自己的爺爺約翰。留下的鉅額虧空與財政緊縮,又讓自己的父親在與法王的爭霸中落敗。因此,整個王國很早就淡出了十字軍陣營,甚至沒功夫對聖地的事情有多少關注。

獅心王理查參加十字軍前後 英王的大陸領地遭大幅削弱

於是,意圖爲履歷鍍金並增加個人權勢的愛德華王子,就成爲英國重返十字軍事業的領頭人。由於自己位並不受父親喜愛,他很早就被迫在獨立領地內帶兵作戰。先是參與鎮壓威爾士貴族叛亂的邊境衝突,隨即又因父親和國內大貴族們的矛盾而投身英格蘭內戰。儘管因各種限制而飽受潰敗或遭俘虜,卻也磨練出許多同齡人所不可能具備的軍事素養,爲自己在東方戰場上的決策有很大影響。

青年時代的愛德華 將主要精力用於威爾士邊區戰爭

當然,英格蘭王室的糟糕財政狀況,根本不能支撐起愛德華的十字軍大業。爲此,他不得不以封臣身份去求助於法國,併成功在缺乏助手的路易九世那申領到大筆貸款。這些錢足夠他運轉一支超過千人規模的小部隊,以及僱傭將他們送達聖地的遠航船隻。至於更多軍餉,則仰仗於自己在聖地戰場上的具體發揮。

路易九世的病死 讓愛德華無緣在突尼斯一顯身手

可惜,愛德華王子的備戰工作還是有些過於拖沓。爲了穩妥起見,他和大部分騎士都選擇首先登陸諾曼底,然後從內陸橫穿整個法蘭西,再由南部的馬賽港起航。這樣就可以繞開依舊由穆斯林控制的直布羅陀海峽,並順着熱那亞人控制的歐陸-撒丁島-北非航線,以最低風險達到突尼斯前線。不過,漫長的陸上行軍過程,也讓他的部隊錯過了夏秋兩季的大規模圍城。甚至不能趕上《突尼斯條約》的簽署過程。以至於在事後的贖金分成中,英國人被他們的法國盟友給完全排斥在外。

查爾斯的西西里王國 成爲愛德華繼續東征的潛在支持者

不過,撈到最多好處的西西里國王查爾斯,還是有意無意的慫恿愛德華繼續東征。這倒不是因爲他有多麼看好聖地事業,更多是希望借他人之手,爲自己初創的海上帝國打開東方市場。因此,英國艦隊被獲准隨自己的人馬一同返回西西里島,並在當地港口獲得能支持繼續前行的補給。英格蘭王太子也不願意就此半途而廢,便抓住這個逆流而上的冒進機會,通過十字軍控制下的塞浦路斯島,成功抵達聖地基督教勢力的絕對核心--阿克港。

運送英格蘭十字軍的柯克帆船

公元1171年5月9日,愛德華麾下的第九批十字軍爲垂死掙扎中的聖地送去一絲希望。儘管只有225名騎士、1000名普通步兵、8艘柯克帆船和30艘小型槳帆戰艦,卻已經是晚期十字軍國家獲得過的最大力度援助。已經佔領耶路撒冷、阿斯卡隆、凱撒利亞和安條克的馬穆魯克軍隊,正開啓他們的阿克港圍攻方略。但在事情成熟之前,就發現有新的十字軍部隊抵達,因此臨時決定放棄行動。雖然當時的他們還有其他數條戰線需要兼顧,愛德華的突然降臨還是爲港口的解圍起到相當作用。

拜巴爾斯的馬穆魯克王朝 正不蠶食十字軍領地

當年夏季,尚未完成新環境適應的英軍便開始尋求戰機。但愛德華也深知部隊的數量太少,沒有去和馬穆魯克正面交鋒的底氣,只能以各種騷擾手段去引誘對方偏離既定路線。例如當拜巴爾斯親自帶兵圍攻條頓騎士團的蒙爾特城堡,英國人就在王子太的率領下襲擊了拿撒勒。但除了焚燬房屋和蹂躪農田,幾乎沒有其他任何動作。反而讓部分將士因高溫天氣而中暑,也絲毫沒能動搖穆斯林的圍攻決心。最後,騎士團的城堡被完全摧毀,而十字軍的行爲又在本地激起了大規模民怨。

英格蘭十字軍的主要傷亡來自炎熱高溫

到了1271年秋季,第九批十字軍部隊終於獲得了更多兵力。其中的一部分來自英國本土,由愛德華的弟弟埃德蒙徳率領。另一些則來自塞浦路斯,只是耶路撒冷國王休斯三世的象徵性舉動。早已紮根聖地的醫院騎士團、條頓騎士團和聖地騎士團,也因穆斯林軍隊的步步緊逼而利益受損,被迫表態支持英格蘭王太子。但即便如此,整支十字軍部隊的規模也不過是數千人,依舊不敢在會戰中同馬穆魯克抗衡。

尚處巔峯的伊爾汗國 成爲十字軍的最大外部助力

此刻,更東方的蒙古帝國百年成爲十字軍們的翻盤希望。愛德華王子主動派人去到波斯,接洽先前就與聖地有聯繫的伊爾汗國。儘管他們已經在11年前的艾魯賈戰役中遭重創,卻還是保有着相當威懾力,足以讓拜巴爾斯時刻分心關注。當時的大汗阿八哈正全力支持忽必烈進攻南宋,但也希望能將敘利亞吞併下來。他很爽快的答應了使節要求,並基本確定了共同夾擊穆斯林勢力的進度表。

阿八哈大汗也對聯合十字軍抱有興趣

於是,10000名伊爾汗國的騎兵在1272年10月衝入敘利亞。但這些人主要由歸附不久的塞爾柱突厥構成,對於攻城掠地沒有太大動力。因此在匆匆擊潰阿勒頗的另一支突厥守軍後,便帶着大批戰利品返回幼發拉底以東。愛德華則建議對周遭穆斯林社區進行一次大規模襲擾作戰,以便配合蒙古人的西進行動。

伊爾汗國的有限援助 由他們的塞爾柱突厥附庸承擔

此時,英格蘭王太子已將自己在威爾士邊區的作戰經驗,幾乎原封不動的移植到東方戰場。在無力靠決戰扭轉局面的狀況下,這種間接策略可以最大程度的削弱對方實力。於是,部分爲躲避蒙古帝國擴張而西遷的突厥部族,便突然遭到十字軍勢力的強襲。由於平時經常爲馬穆魯主力充當斥候或前哨部隊,也樂於在新封地內不斷襲擾聖地的基督教國家,所以遭至最殘酷的懲戒待遇。包括1名埃米爾在內的1500人在交戰中被打死,另有放牧在本地的5000頭牲畜被全盤擄走。但十字軍還是不敢爲攻克城堡而在某地逗留太久,直接放棄了重新奪回內陸區域的可能性。這也是馬穆魯克埃及壯大後,給他們造成的必然影響。

愛德華的十字軍戰略 就是以襲擾破壞對手的戰爭動員能力

作爲報復,拜巴爾斯很快率軍在11月初離開埃及,準備將聯起手來的東西方強敵一併消滅。但他很快獲得了有關蒙古人退出敘利亞的消息,於是在隔月兵臨阿克城下,並且將真正的重心放在迪黎波里。一旦這座更靠北方的港口城市陷落,那麼十字軍的阿克總部也就會徹底陷入孤立無援境地。好在蘇丹依舊對擁有很大實力的蒙古人更爲警惕,不敢太過分散自己的核心力量。當英格蘭騎士衝出阿克的低烈度包圍圈,他們便非常謹慎的從迪黎波里同步撤走。這也是第九次十字軍能爲聖地貢獻的最後勝利。

英格蘭人的最大成績 就是爲遭包圍的十字軍城市解困

此外,一支匆匆組建的埃及艦隊,被拜巴爾斯派去進攻塞浦路斯。馬穆魯克人希望以此限制島上的十字軍部隊,不然他們渡海增援聖地戰場。但出於自身對海戰的一知半解,只好讓船隻靠喬裝打扮的方式接近南部港口利馬索爾。結果,在意大利海商和聖殿騎士團的迅猛反擊中,初次下海的馬穆魯克海軍遭到毀滅性打擊。不過,休斯三世還是爲保護偌大的島嶼而停止增兵聖地,讓拜巴爾斯的計謀間接得逞。

馬穆魯克的海軍偷襲也以失敗告終

在自己十字軍之旅的最後半年時間裏,愛德華幾乎停止了任何主動行動,轉而專注於協調各類矛盾。他悲觀的發現,即便小小的聖地國家內部也是山頭林立,相互掣肘的熱情遠高於一致對外。於是就轉而同穆斯林方面和談,希望到馬穆魯克人那裏獲得某種體面收場。老謀深算的拜巴爾斯自然心領神會,在象徵性的討價還價之後,同意簽署一項爲期10年-10月-10天的停戰協議。

第九次十字軍東征期間的三方形勢

由於擔心對方迅速食言,王太子索性要在東方多逗留一段時間。結果,疑爲阿薩辛組織派來的刺客,在隔月用帶毒的匕首將之弄傷。這促使愛德華在身體初步康復後就動身返回歐洲,徹底遠離這片危機四伏的多事之地。1272年9月,當他抵達西西里島後就收到噩耗,自己的父親亨利三世已經駕崩,於是馬不停蹄的趕回英倫去完成登基。

聖地勢力間的內部爭吵 讓愛德華王子心灰意冷

此後,他將主要精力都用於維繫自己大陸領地,併成功征服了威爾士全境,並在有生之年內將蘇格蘭兼併到自己麾下。即便具有回鶻血統的聶斯托利派主教拉班-掃馬,帶着蒙古可汗的邀請來面見自己,這位曾奮戰在聖地的國王愛德華一世也只是用客套話搪塞過去。

登基後的愛德華 將把主要精力用於征服蘇格蘭和威爾士

另一方面,王太子也是最後一位有興趣參加十字軍的王室高級貴胄。與他同時代的其他強國君主,大都放棄救援那些只想在東方悶聲發大財的傀儡政權。由此造成的援助銳減,也註定了聖地小邦們的悲慘結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