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荀子·礼论》

在我国近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时期,关于死亡,古人大多崇信在死后会有另一个世界存在。他们将这个世界称之为阴间,将活着的世界称作为阳间。为了能够在阴间能够过着类似于阳间的生活,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

也正是因此,古人对于葬礼也是异常的重视,厚葬风俗渐渐兴起。在太平之时,即使平民百姓下葬也会带上一些珍贵之物。更不用说是那些高官厚爵们,当然,君王更是奢华。

君王的陵墓一般都是世上最为奢华的陵墓,他们陵墓的地上,底下建筑以及随葬用品均是按比例仿照世间设立。奇珍异宝无数,且修建的环境亦是十分的华丽。而这样的陵墓,势必会引起盗墓贼的注意。

虽说王朝还未断绝之时,未必会有人敢于将眼光放到帝王陵寝之上。但世间胆大包天之人也不是没有,再一个王朝断绝之时,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不会被打扰呢?于是陵寝内,通常都会有上好的工匠设置各种防盗机关。

而统治者为了防止泄密,通常都会在自己下葬之后,令这些修建陵墓机关之人陪葬。仅留下一小部分的工匠,以便做陵墓维护的工作。而也不乏有爱民的君王,不忍心令这么多工匠随自己死去。

为了不让工匠将秘密泄露出去,也会将这些工匠俱都看管起来,直到他们死去。但是这样的帝王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工匠在接到修建帝王陵墓的消息之时,就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死亡。

但对于生命的渴望,不分尊卑贵贱。这些工匠在修建陵墓的时候,为了活命也会绞尽脑汁。在年代久远的一些古墓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工匠偷偷留下的暗道,就是为了在墓门封闭之后逃跑。

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统治者发现。无论是将自己的陵墓藏的有多隐蔽,都难免会被盗墓者发掘。于是他们就干脆建立起了皇陵的模式,比如唐有唐十三陵,明又有明十三陵。

光明正大的将自己埋葬,并派遣专门的守陵人守墓。也方便了自己的后世子孙祭奠,而这些工匠虽说要继续设置防盗机关,但也不必再杀了。但一开始依旧还是会在宫殿内留下一二工匠,负责封锁墓门。

但随后,这些修建陵墓的工匠们也研究出了如何自外面一次性锁死墓门,且防盗功能也十分只好的办法。即“自来石”一手段。具体的办法就是在墓门的后面,挖一个斜斜的槽。

随后将一块石板放上去,随后便放下自来石,工匠在这个间隙迅速走出去。而在自来石的压力之下,门会被自来石关闭。而与此同时,门,地面以及自来石则会形成一个坚固的三角。

这样子外面的人,就没有任何办法将门从外面打开,形成了良好的防盗作用。也有效的避免了再有工匠陪葬的悲剧发生。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做“杠杆落石”的手段可以使用,而这也被称之为是“断龙石”。当然了,那就是另一种手段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