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爲了激勵將士們奮勇殺敵,會將戰功赫赫的名將立像祭祀,在漢壽亭侯關羽去世之後,各地都爲他設立了關帝廟祭祀,後來在唐代的時候,爲了給將領和士兵樹立楷模,設立了武成王廟,將唐代之前歷代的名將放進廟中春秋祭祀。

一開始的唐玄宗設立了太公廟,後來在唐肅宗時期被改爲了武成王廟,裏面的人只有十一位,除了在主位上的武成王姜子牙之外,還有其他十位武將被放進來廟中,這些人被稱爲武廟十哲,都是對軍事和兵法非常有建樹的重要人物。後來武廟增加祭祀古今名將六十四人,很多知名的人物都被放進了武廟內。

在唐朝滅亡之後,武廟也一直被人供奉着,並沒有遭到破壞,可見在當時所有人都對武廟中的人十分尊敬,但是在宋朝建立之後,宋太祖趙匡胤進入武廟祭祀時,參觀兩邊的壁畫和雕像,看到白起的時候,突然指着白起的壁畫說“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爲受享於此?”

要說白起的功績其實超越了很多的名將,在白起領兵爲將的時候,秦國剛剛經歷了商鞅變法不久,士兵們都想着用軍功換取爵位,這時候他的出現讓秦軍變得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長平之戰就擊敗了四十萬的趙軍。

至於白起殺俘這件事,其實不能夠怪白起一個人,而是當時的風氣和律法使然,秦軍當時是以斬首人數計算功勞的,成爲俘虜的人不僅不能被當成軍功,而且還消耗軍糧形成不穩定的因素,白起就算有心救下這些人,手底下的其他將領未必會同意他的建議。

所以趙匡胤用這樣的方式把白起搬出武廟,在當時是有很多人不滿意的,只是趙匡胤殺伐果敢沒有人敢在他的面前提這件事,後來祕書郎直史館管城梁周翰就替被逐出武廟的人鳴不平:“凡名將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誰當無累!”直到宋徽宗時期白起才又被放進了武廟之內。

後來武廟的人數越來越多,甚至很多的人都傳到了國外,被供奉到了國外的武廟中。

在清朝時期越南建立了阮朝,一直崇拜中國文化的他們在越南也設立了武廟,主位上的姜子牙沒有變,歌頌和發揚這些人的功績,武廟中一共有十八個雕像有十二個都是中國曆代的名將。

越南武廟在成立時,更多考慮的是唐代後的名將,新加入的郭子儀,李昇、岳飛等人都是唐宋明期間的著名大將,其中郭子儀和李昇,在平定安史之亂,抵禦吐蕃入侵當中發揮了重要貢獻。成爲了唐中的中流砥柱,岳飛作爲著名的抗金英雄,更是無需多說,而徐達,同樣也是明朝開國大將,朱元璋最依賴的手下,曾經大舉擊潰元軍主力,因此被朱元璋追封爲中山王。不難發現這些人大都是當時的民族英雄。跟阮朝當時想要宣揚的精神十分契合。

這座效仿唐玄宗建造的武廟現在成了越南的旅遊勝地,裏面十二位名將的功績也被廣泛流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