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漢朝同期,惟一能夠與之匹敵的強大國家無疑是羅馬——從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羅馬人征服了廣袤的土地,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修築了壯闊的奇觀。他們的軍隊所向披靡,與漢軍各有所長,在步兵方陣和軍事工程技術上甚至比漢朝還要勝過一籌;他們的建築技術深被稱道,遍佈帝國各地的公共澡堂和高架引水橋,直到今天我們還豔羨不已。

無論是羅馬,抑或漢晉第一帝國,在衰亡後都帶來了漫長的黑暗時代。然而就東方而言,進入南北朝時北魏帝國已經煥發出了新時代的曙光,而偉大的隋唐第二帝國也很快來臨。相比起來,西歐的黑暗時代就持續得長很多,直到公元10世紀進入中世紀中期,經濟和文化纔有復興的跡象。

如果我們探究期間的因由,也不得不對偉大的羅馬進行一些批判。羅馬固然是偉大的,但並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麼美好。

殘酷的奴隸制度

羅馬的繁華是建立在對奴隸的殘酷剝削上的,反而正是摧毀羅馬的蠻族逐步廢除了奴隸制度。許多人將漢代的奴婢制度與羅馬類比,但無可否認的是漢朝無論是奴婢的比例,抑或人身保護,勞動環境,奴婢比起奴隸都要高很多。

羅馬的繁華,是建立在公民階層對於非公民,尤其是奴隸的殘酷壓迫上的。羅馬共和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對於各行省的統治極爲殘酷,總督大都是些貪暴聚斂之徒,他們大肆操縱經濟,縱容羅馬貴族和商人壓榨行省居民,使得他們不得不借高利貸,當他們無法償還時,就會被販賣爲奴隸。

在本都戰爭的前期,米特拉達梯六世就是憑藉行省人民對於羅馬的巨大怨恨,才一舉橫掃了羅馬的全部亞細亞領土,並在派兵攻入希臘之後也得到了希臘人民的歡迎。雖然米特拉達梯的軍隊被羅馬名將蘇拉摧毀,但羅馬人對於行省居民的政策並沒有太多好轉,於是米特拉達梯六世又數次捲土重來,最後被龐培剿殺,前後相距30多年的本都戰爭才就此落幕。

在羅馬,尤其是鄉村地區,大部分奴隸承受着非人的勞動,得不到基本的保護。他們被成批買下,戴上鐐銬,忙活從早到晚。晚上奴隸被鎖在大棚子裏,沒有基本的個人空間和尊嚴。奴隸得到的食物一般僅夠活命。

當奴隸感到疲勞或稍有不從,他們就會遭到鞭打。不服從的奴隸會遭到各種酷刑折磨甚至處死。重病或年老的奴隸則往往會被趕出家門自生自滅。

羅馬人認爲這是理所應當,“沒有其他人的所失,就沒有一個人的所得”。他們心安理得地剝削着奴隸們的體力和生命,將奴隸趕上角鬥場自相殘殺,奴隸的妻子女兒也可以由主人隨意玩弄。也無怪乎從斯巴達克斯起義的血火起,羅馬境內奴隸起義不斷。包括提比略皇帝時代的名將小日耳曼尼庫斯對日耳曼人的光榮復仇,也是以搜刮整個高盧地區,使得大量窮人負債爲奴,而爆發慘烈的高盧債務起義爲代價。

到羅馬帝國後期,經過不斷的反抗,奴隸們的待遇有所好轉,比例有所下降,多見奴隸被釋放的記載。但這好轉是有限的,因此西哥特人阿拉里克攻打羅馬時,仍有奴隸爲蠻族開門。比起漢朝徹底廢除奴隸制並制定各種保護奴婢的條款,羅馬對於奴隸們實在太殘忍了。

福利擠壓軍隊

羅馬公民的福利一向被當代人稱羨,他們有穩定的低價甚至免費糧食供應制度(一開始是小麥、穀物,後來增加了食油、烤麪包和豬肉),有極爲先進的社會保障機制,還會向公民提供免費的公共娛樂和藝術項目,如競技場、角鬥等。

但這些福利,是隻有羅馬公民才能享受的!當卡拉卡拉頒佈《安東尼努斯敕令》,把羅馬公民權賦予全體羅馬人民之後,則收縮爲只有意大利本土的部分公民。

以公元前後的薄弱生產力,當時東方的漢帝國在理想狀況下每市畝的糧食產量也僅僅是略多於150市斤(明清時代增長爲每市畝接近300市斤),而處於雨熱不同期的歐陸的羅馬,農產水平還要低於漢帝國。即便有北非、敘利亞和埃及的糧食供應,維持這樣的福利,又談何容易?因此,羅馬一直因財政困難而不斷降低貨幣中的金銀含量,造成通貨膨脹,實質上對於社會經濟秩序造成損害。

福利不僅僅建立在對奴隸和非公民的殘酷壓榨上,更建立在對於軍隊的擠佔上。羅馬的常備軍數量與它的體量完全不相稱。屋大維和安東尼內戰結束時,帝國擁有50萬的龐大軍隊,隨即卻被屋大維削減到了16.8萬人,此後很長時間都保持在20萬左右。

當然,羅馬還擁有數量可觀的輔助軍,但他們在作戰中往往承擔的是後勤、土木建設等輔兵工作,無論是裝備和訓練都堪憂。大量來自蠻族的輔助軍對帝國也未必忠誠。

在羅馬帝國前期,憑着嚴苛的訓練,優越的裝備,高出周邊的軍事技術和體系,羅馬以較少的軍隊維持着地中海霸權。即便是五賢帝時代末期的馬可·奧勒留時代,仍能夠攻克帕提亞帝國的首都泰西封。但也正是馬可·奧勒留時代,羅馬帝國因爲常備軍數量少,被機動性強,在漫長的邊境上肆意入侵的馬科曼尼人等蠻族打得焦頭爛額。隨着蠻族逐漸學習羅馬人的軍事技術並提升裝備,羅馬要維持邊境的安定就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想要削減福利以強化君主權威,節省開銷的羅馬皇帝,如康茂德、塞維魯,都遭到後世詆譭,被斥爲暴君。而君士坦丁大帝擴充野戰軍,也主要着眼於加重奴隸的壓迫剝削,而非削減福利。然而正是過於超前的福利機制,拖垮了日暮西山的羅馬帝國。

缺乏調控機制

羅馬不是所有帝國居民的羅馬,只是少數人的羅馬。

對於土地兼併,貧富分化問題,羅馬一直拿不出好的對策。格拉古兄弟的改革以慘遭殺害告終,保民官到帝國時代也變得形同虛設。貴族和富人們遂得以肆無忌憚地兼併土地,掠奪財富。

羅馬的人地矛盾一直極爲強烈。第一次布匿戰爭之後,西西里的廉價糧食衝擊意大利市場,就導致意大利本土的貧民大量破產。後來得到了埃及、敘利亞和北非的糧食產地,這種情況就更加嚴重。於是本土的莊園主們選擇種植獲利高得多的橄欖、葡萄等作物,結果當帝國陷入三世紀危機,對於邊區控制力削弱之後,本土糧食缺乏又導致了嚴重的饑荒。伊利里亞王朝諸帝的救世,很多都是推出剷平橄欖林和葡萄園,重新種起小麥的政策。

但伊利里亞王朝的鐵腕軍人皇帝們,往往結局也是以死於非命告終,因爲他們觸犯了既得利益層的權力,如打擊貪腐,試圖扭轉貨幣貶值局面的“世界光復者”魯奇烏斯·多米提烏斯·奧勒裏安努斯,就在五年文治武功均赫赫可觀的執政後,慘遭暗殺。

因爲羅馬缺乏東方帝國強大的君主威權進行調控,所以改變體制變得極爲困難,社會矛盾也異常激烈。

農業技術發展停滯

那麼,高福利、文化發達的羅馬,其農業技術發生了飛速的發展嗎?並沒有!

羅馬時代雖然有犁,卻非常原始;風車也不爲人所知。水磨已經出現,但數量很少。羅馬的土地擁有者們依賴奴隸和農奴進行生產,所以對節約勞力的用具和農業革新沒有興趣。奴隸主們紮根於地方,彷彿與帝國中樞脫節。他們缺乏國家榮譽感,用各種方法逃避政府徵收的稅役。帝國武力控制這些地方的富人,因此到帝國後期,經濟危機和社會矛盾就越演越烈。

反倒是中世紀時期,當漫長的寒冷期結束,文化開始恢復,社會發展走上正軌之後,西歐的莊園經濟下農業發生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十世紀之後,三圃制廣泛推行,重型輪式犁取代了過去的扒犁,馬耕被有效用於農業生產,風車和水車也得到普及。雖然農民也要承受領主和教會的沉重剝削,但比起沒有基本人權的奴隸或者徹底被束縛在土地上遭受奴役的農奴,農民們的生產和創新積極性都高得多。

結語

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羅馬作爲和希臘並列的西方文明的源頭,一直以來都被很多人追念和崇拜。然而,我們必須承認,羅馬榮光的背後,並非十全十美;大理石打造的永恆之城羅馬,在其中也充斥着簡陋的貧民窟和煞風景的破落戶。

同樣,羅馬不只是有羅馬法和西塞羅的共和精神澤及後世,也有不少“糟粕”流傳了下去。羅馬長久的大莊園奴隸制,還導致在後世西歐的許多地方,貴族們都更喜歡住在優美的鄉村,而不是嘈雜的城市,這是羅馬後期莊園主習性的一種延續,這顯然不利於中世紀歐洲的城市化進程。

我們可以看到,西歐之所以走出黑暗時代花的時間比起東亞要長很多,羅馬奴隸制在內的一系列問題帶來的遺留病症,是有一定影響的。羅馬的美好偉大的背後,也有沉黑的陰影與斑駁的血跡,並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麼完美無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