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移動支付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其實不算多久遠,也就是最近這幾年纔開始全面“普及”的。在2011年,智能機纔開始逐漸走進千家萬戶。而移動支付的兩大巨頭:支付寶、微信,則分別是在2013年和2014年開始逐漸佔領我國移動支付市場的。在那之前,人們日常的付款方式,不是“掃碼”,而是掏錢。

如今,很多人已經沒有了“用現金”的習慣,甚至有些人已經好幾年沒看到現金了,以至於人民幣“更新”了,都分不清真鈔假鈔了。而移動支付,則靠着便利、快捷的優點,逐漸成爲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微信和支付寶在方便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那就是用戶數據被泄露的情況。

因爲我們每一次消費的過程中,我們的個人信息都被互聯網“攝取”了,或多或少都會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窺探”到,很多電信詐騙、支付寶騙局等,都是在獲取了人們的信息後實施詐騙成功的。

更關鍵的一點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發展的“土壤”,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軟件裏“綁定銀行卡”這個選項。因爲移動支付平臺相當於一個付款“中介”,無法“造錢”,需要我們綁定銀行卡,我們的錢才能通過移動支付平臺使用。

在央行全面推行數字貨幣之前,這是無法避免的情況。但也正是因此,移動支付的安全隱患也無法被全面消除。而且有人銀行卡里的錢,每隔一個月就會不知不覺減少。這是因爲微信、支付寶綁定了銀行卡,並且開通了這3個功能:

1、免密支付

對於一些消費頻率比較高的用戶,因爲每次消費都需要輸入支付密碼,非常耗時耗力,所以支付寶和微信推出了一項“免密支付”的功能,當用戶勾選了“同意”用戶協議後,就不需要再輸入密碼也能付款了,但也意味着用戶的個人信息將會被平臺取用。而且,一旦手機遺失,在不需要密碼支付的情況下,那裏面的錢可就不保了。

2、自動續費功能

這些年來,微信和支付寶也和許多品牌、軟件進行了合作,例如一些視頻、音樂平臺等。用戶在開通了某視頻或音樂平臺會員後,部分軟件開啓了“套路模式”,會利用自動續費這一“漏洞”,讓用戶點到自動續費的選項,或者是直接“默認”爲自動續費。微信和支付寶則會在下個月月初的時候直接從用戶的賬戶餘額或銀行卡中扣錢。由於免密支付,錢少了用戶可能都不知道。

3、實時到賬功能

微信轉賬的到賬時間一般默認是“實時到賬”,這個功能對於我們日常消費付款來說是比較實用的。但是在我們用微信支付平臺進行大額交易、轉賬錯誤、或者遇到網絡詐騙時,這個功能就顯得有點“助紂爲虐”了。錢一旦到了對方賬號上,想追回來真是難上加難。

不過,貼心的微信平臺爲大家提供了3種到賬方式:實時到賬、2小時到賬、24小時到賬。建議大家改成“2小時到賬”,因爲這樣的話即使出現轉賬錯誤或者大額交易出現問題的情況,也有充裕的時間來撤銷轉賬,避免錢財損失。

儘管作爲國內支付兩大巨頭,微信和支付寶的安全保障還是比較高的,但是也出現過賬戶被盜、銀行卡被盜刷的情況。比如微信裏曾出現過的“社交詐騙”:有人在羣裏發一個二維碼說這是紅包,因爲有免密支付,很多人一點就付賬了。所以一旦微信、支付寶綁定了銀行卡,爲了安全起見,以上這3個功能趕緊關了,不注意的話,很可能喫大虧。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