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要面臨着許多選擇,該如何進行選擇?往往會影響我們的一生。古人面對選擇時,曾想出五個絕妙的好辦法,最終成就了非凡的人生。至於古人究竟找到了哪些好辦法?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爲您揭祕: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成功的要素是什麼?愛迪生曾給我們說出過答案,成功是由1%的靈感和99%的汗水組成的,汗水即是努力,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方纔能到達人生的終點。然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僅僅付出努力是不夠的,努力的方向似乎比努力更加重要,因爲方向不對,即使再努力也是徒勞無功,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南轅北轍。舉一個例子,一輛汽車如果走在路上,首先要確定的就是方向與路線,如若不然,則很有可能越踩油門,就越偏離方向。

一、有所爲、有所不爲的選擇

何謂“有所爲有所不爲”?意思就是說,人一定要保持清醒,在法律與道德面前,一定要懂得自己能夠做什麼,也要清楚自己絕對不能做什麼?對於這一點,宋末文天祥用生命對其進行了詮釋。

文天祥是南宋名臣,南宋朝廷被蒙古滅亡之後,文天祥一直領導義軍抗元,卻最終被元軍俘虜。元軍首領忽必烈親自前來勸降文天祥,而文卻無動於衷,堅決不做“貳臣”,並作《正氣歌》傳於後世。最終文天祥慷慨赴死,但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言卻永世流傳。

二、有先有後的選擇

人生是一道痛苦的選擇題,往往在選擇時,也分前與後,如果選擇前者就失去了後者,若是選擇了後者,前者就將逝去,正因如此,選擇先後同樣非常重要。

元朝末年天下烽亂,各地義軍紛紛造反,並以摧枯拉朽之勢大破元軍。然而在此之後,義軍首領們便開始紛紛內鬥,致使不少梟雄都死於自己人的刀下。可朱元璋卻與其他人不同,他採納謀士的建議採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原則,從不在意所謂的“王”字頭銜,而是在發展道路上步步爲營,最終才奪得天下,成爲一代開國皇帝。

三、冷門與熱門的選擇

在畢業季之時,學生們報考志願往往會選擇報考熱門的專業,卻很少有人報考冷門專業。其實報考冷門專業也同樣重要,因爲冷門專業競爭壓力小,基本能令讓自己成爲最突出的一員。

春秋時期的孫叔敖,在楚國國內位高權重,頗受楚王的重視。在其臨死前,他告訴自己的兒子,如果楚王爲自己封賞大片土地,一定要推辭,只選擇寢丘一塊薄田即可,兒子隨後照做。果然數十年之後,楚國貴族封地紛紛被霸佔,甚至有很多封地已經變成了戰場,唯獨寢丘之地無人爭奪,能夠讓孫家“細水長流”,保全一家人的生活。

四、目標高低的選擇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人一輩子成功的高度,往往取決於自己的志向。項羽一輩子都想做霸王,所以他難以成爲皇帝,而劉邦雖然是流氓出身,卻堅信自己能夠做開國之君,最後果然成爲了皇帝。

三國時期,同爲一時才俊的劉備與孫權,二人雖然都是君王,卻分別走向了兩個極端。劉備素有大志,一直以匡扶漢室爲己任,因此纔打下蜀國大片江山。孫權則不然,他意在守住祖宗基業,最終只能困於小小的江東,成爲一方諸侯。劉備以天下爲目標,孫權以江東爲終點,二人的志向與成功幾率高下立判。

五、是非觀念的選擇

人生在世,一定要活得透徹、活得明白,明白是非曲直,明白善惡美醜,有違良心之事堅決不能做,在選擇時更要堅定信念。

洪皓在南宋任禮部尚書時,曾奉命出使金國,然而金國卻擅自將其扣押,洪皓堅決不屈膝變節,被對方扣留在荒漠十五年。然而洪皓卻仍不忘故國,在受盡苦難之後終於全節而歸,被朝廷譽爲是“蘇武第二”,封其爲太師魏國公,卒諡“忠宣”。洪皓用自己的一生保全了節操,也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忠誠無悔的畫卷。

人的一生很短暫,卻也很漫長,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一生,其實都在短暫的一瞬。人要學會選擇,只有學會選擇,纔有不一樣的人生,只有學會選擇,纔會取得非同一般的成就。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