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是整個封建王朝的尾聲,是封建統治的最高潮部分,也是封建統治走向衰亡的一個王朝。我們國家從封建時代走向近代化,清王朝的敗落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一直以來,我們都將清朝的衰敗歸因於閉關鎖國。在清朝統治前期,整個的政治是相當開明的,當時清朝的皇帝們對於自己的政治也是相當的用心。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展權的皇帝們似乎對自己的政務開始變得沒那麼上心,王朝的興盛使他們沉迷。在乾隆皇帝統治後期,甚至是夜郎自大,既聽不見他人的意見,也不願意承認他人的優秀。最後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被他人超越。

在清朝的後期,不論是英法聯軍,還是八國聯軍,都是清王朝懼怕的對象;不論是在鴉片戰爭,還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當時的統治者們所表現出來的都是怯懦。最可笑的是,當時在甲午中日戰爭期間,慈禧太后還將軍費用來修繕圓明園。

在明朝時期,西方的傳教士利瑪竇從下明朝的君王。晉獻過一張地圖。《萬國圖志》。但是明朝在對外關係上是比較開放的。不僅多次派着鄭和下西洋,也在這個過程中和國外有了比較頻繁的交流。當時的明神宗對於《萬國圖志》是相當喜歡的。且對於外來的文化也比較包容。並且積極的學習他人的長處。

公元1602年,在得到利瑪竇的《萬國圖志》後,明神宗便讓自己手下的官員根據這幅《萬國圖志》繪製出了《坤輿萬國全圖》,並且將整個明朝放在了地圖的中央。明朝的皇帝將自己的眼光放置於全球,而不是僅限於自己的國家;明朝願意承認他人的優秀,也願意看到世界的不同。只是,最後這扇看世界的窗戶,卻被清王朝的 統治者給關上了。

在清朝時期,統治者們對於外來的文化則大有不同,比如說,在乾隆皇帝統治期間,英國曾派來使者向清王朝進獻了不少的洋槍大炮,以及其他的先進物件。但是,當時的乾隆皇帝以及朝廷的官員卻很是看不起西方的國家,甚至是將他人進獻的洋槍都扔到倉庫中,看都不看一眼。光從這態度上的不同,便可知道清王朝後期爲何會如此衰敗。

明朝時期所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現如今還有六份保留,在我們國家南京博物館那一份,雖說是臨摹的贗品,但是也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剩餘的六份真品有三份在日本,其他三份分別在梵蒂岡,美國和法國。《坤輿萬國全圖》展現了明朝時期對外態度的開放性,也襯托出了清朝時期閉關鎖國的狹隘以及夜郎自大。

一個國家的發展,是離不開世界的大體趨勢的,如果只是用短淺的目光來看待發展,不懂得及時向他國學習,便會越來越落後。在發展的過程中,立足本國,放眼世界,纔是最可取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