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转变下思路:我问了问自己,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慢慢接受电动车,开始慢慢接受电动车相比燃油车更低的续航和更高的充能频次?

是电动车的传播续航普遍开始超过500km的时候?还是如今已经有部分电动车甚至宣称有着700+km的续航的时候?

都不是。

我惊诧的发现,当你陷落于思考单用电车续航提升来解决里程焦虑的思维泥淖中的时候,那就真的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了。因为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焦虑来自于方方面面,续航、价格、政策、安全等等。

我先卖个关子,不知道大家都留意到没有,近年来电车的发展竟是如此的迅速。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制造电动车,不论是政策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向着电动车领域靠拢。21世纪都已经进入第三个十年了,是时候买电动车了吗?怎么看待电动车的优劣?电动车的普及之快超乎想象,但大多数人可能察觉得很晚,这也是底层技术普及的一个特点:等你注意到生活被改变的时候,它已经悄悄发展好几年了。

10年前当直播产业开始走进生活中的时候,我并未意识到这是4G所带来的产物,像是桌上的绿萝一样,我注意到它的时候,他已经从桌面的一侧生长到了靠窗户的另一侧。“未来是某种每个人都会以每小时六十分钟的速率达到的所在,无论他干些什么,无论他是谁”。

当“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名词出现在我这个汽车行业从业者的耳边时,总会觉得熟悉又陌生。在我还享受着9000rpm/min的发动机转速所带来的血脉喷张时,电动车已经悄无声息的普及到了大街小巷;当我在追逐赛道上的0.1s差距时,自动驾驶赛车已经榨干了所有的可能;当我沉浸于夜晚炫目的烟火时,矩阵式无人机已经在自由变换耀眼的图案;我意识到5G时代来了,于是不禁探寻5G到底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什么?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出行小故事:老罗是一个经常出行的打工人,手边的那台“fruit”手机通过近半年的主动数据采集并分析老罗的行程,帮老罗预订好了周五返回上海市区的自动驾驶电动出租车,为防止堵车选择了全封闭式快速路。这其中包含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四个汽车行业的新变化,简称为:“汽车行业新四化”。

“新四化”这个概念就像“新四有”青年一样为新时代的车企做出了一个基准般的概念,上至丰田这样的汽车行业巨擎,下到造车新势力全都置身其中。大型企业面临转型困难,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多供应商选择,质量把控,整车研发体系缺失,产量小成本难以均摊等。需要承认的是传统汽车行业龙头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被抹平,才给了“特斯拉”“蔚来”这样的车企迅猛崛起的契机。

如此多的汽车企业如何选择电动车的汽车品牌确实有难度,每个人的购买力,用途,对品牌是否认可其实都有很大的区别,如何甄别厂家宣传是属实,还是夸大更加具有挑战性,很多消费者的选择往往是销售的一番言语攻势,亦或是看到巨大的优惠以贪小便宜的心态购入车辆,那么5G加持下的“新四化”落到老百姓购车的诉求上,我们要从那几个点来考量。

1.首先分析用车场景,比如我的生活城市就是上海,又比如我的主要需求就是上下班代步,再比如我的额外诉求是双休日希望能带我女朋友去市区或者郊区逛街或者游玩,大多数工况都比较拥堵……于是乎在种种条件的推选下,我很有可能会考虑电动车出行节省下燃油的费用以及满足限行政策。

再者,我对电动车的品牌没有特别青睐的,硬着头皮选择我会说是“特斯拉”但是动则25万的价格的确超出了我的预算。大概率会考虑一些国产品牌例如“BYD”、“BEIJING”、“小鹏”等这些品牌产品覆盖10-20万区间的车型。

2.确定了价格区间,往往需要挖掘这些车辆的产品力价值几何?我理解中的产品包括:电动车最核心的”三电技术“,”实际续航里程“(这一点尤为看重,毕竟厂家宣传的续航里程多为美化后的数据,之所以说是美化后的数据,实质是采用了不同的测试方法,业内普遍的NEDC循环工况测试,这种稳态的测试法大多无法模拟出真实的情况,毕竟日常道路交通比较复杂,急加速减速的情况也较多。任何人都不想体验表显300公里的续航,实际却仅行驶150公里的尴尬,而在真实续航方面,其实“BEIJING”做的就很好,这一点我后面会展开讲到)。

然后我会考虑到“车辆的维护”,毕竟电池技术的发展过快而且本身属于消耗品,能提供给我终身质保当然最佳。

3.在前面两项都通过筛选后,最终作为汽车行业人员更加倾向于选择一家本身具有研发能力,而不是找车厂代工的新势力车企。当然这一点见仁见智,比如女性消费者可能倾向于选择外观和内饰更加前卫而富有设计语言的车型并不在意车企的出身。毕竟主机厂在整车实验,测试设备的投入虽然消费者们看不见,但是的确影响着产品的表现,这一点尤其是在长时间使用后才能够发觉。而传统主机厂出身的新能源车型其实往往会比很多新势力在测试和验证的环节要规范和严谨的多,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其实聊到此,我们会发现,真正让大家去选择购买一台电动车的因素,往往都是基于自身的切实需求。只要满足自身的需求,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消费者所焦虑的点正在一点点被消除。在实际购车中,消费者核心考量的不过场景因素、价格因素、技术因素、续航因素、维保因素等。在这几大因素之中,与消费者使用电车切实相关的就是续航、技术以及维保了。技术难以量化、电车维保又大同小异,厂商就喜欢在续航层面来做一些文章。

一个行业迅速发展的后遗症就是很多势要做领头羊的企业会在其传播上“掺水”,电动车最容易“掺水”的地方便是续航。

我想到了自己第一次开BEIJING-EU5 R500的经历。了解过这款车的人都知道,他的官标续航只有416km,彼时的时间轴已经来到了2019年,看似416km的续航对于一款国产品牌的电动车来说却是不那么能打。但,好戏才刚刚开场,在驾驶EU5 R500行驶过20km的城市道路之后,表显的续航竟然只掉了18km,这一度让人怀疑车载电脑是不是出错了。BEIJING的Base毕竟在北方,它甚至考虑到了相比南方更为严苛的外部环境对续航的影响而做了相当的冗余设置。开着这台EU5,我竟再没有一丝焦虑。原来我们追求的无他,就是真实罢了。

回到问题本身。如今消费者选购电动车的时候,对于官标续航的“明辨是非”能力越来越强,对“真实续航”的诉求声是越来越大。回过头来思考,其实就是我宁可你告诉我一个不那么完美但我尚能接受的真相,你也不要包装美化你的谎言去给我一个不切实际的承诺。

所以,解决里程焦虑的核心,一定是解决真实续航的问题。

那么如何选择一款足够“真实”的电动车,我来给大家排排水。

众所周知“动力总成”是燃油车的核心,具有发动机制造标定能力的往往都是顶尖的整车厂,而“三电技术”即是电动车的核心。

三者各司其职,我们挨个盘一盘。电池技术这一块近些年或多或少都了解到宁德时代的强悍,的确放在世界领域来讲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也是稳稳的处于第一梯队的,其实,单单这一块动力电池就占据了整车40%左右的成本,并且直接关联我们车辆的性能,续航,安全三大重点对象。

上图是2019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排行,不是我吹宁德时代,但是他的确是强,虽然在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参数上略微低于松下大概是270wh/kg,但是这一峰值的理论极限大致是300wh/kg,你们体会一下。那么这个大头确定了之后,在10-20万区间的电动车,基本把“BYD”位置稍微放后一些,将“BEIJING”这类放在优先列。

随后电机这一块我们国家现阶段基本完成了自主生产替代进口,按照工作原理区分为“直流电机,感应电机,永磁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国产车中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的占比也达到了90%以上,在成本提高的同时也能够达到更高的峰值效率,功率密度和最高转速等特点。这一点大部分电动车都在同一级别,包括新能源公交,电动火车等。BEIJING EU5便是采用了永磁同步电机,输出峰值功率160KW,基本超越了同价位的大部分竞品的动力水准,当然,燃油车在这个价格区间的动力,就更不能打了。

电池和电机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真实续航的水准,大家可以搜一下《EV汽车续航偏差率评测白皮书》,其依据WLTP标准,模拟实用场景对纯电动车进行续航偏差率测试。为什么我推荐这份报告,因为从标准和测试方法看,它的客观性应该是目前国内媒体甚至机构里比较高的。其结果也和大家想象的差不多,市面上的大部分产品就有着动不动10%-20%的偏差,特斯拉的标准续航版本直接达到31.5%的偏差。而10%偏差以内的仅有2款车型,其中偏差率最小的又是BEIJING汽车的EU5车型。

如此一看结果就清晰,前文中我提到过我个人非常在意实际的电动车续航偏差,实际上按照WLTP循环而不是用国内现行的NEDC去做的话水分非常大,了解的同学都应该知道NEDC就像开卷考试,定向优化一下谁都能得好成绩。如果想要做到WLTP工况下的小偏差,电控系统首先要强。

电控IGBT虽然已经实现国产,但是还是较为依赖进口零件。主要问题出在电机控制器,这部分的零件依然依赖进口。虽然很多厂家都在宣传:“体积更小“ ”集成度更高“”重量轻“等优点,但是实测出的续航里程确实差异较大。电控作为整车的大脑,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否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延长续航,电量回收都取决于电控。电控也不用迷信特斯拉,国产品牌也有做的很好的,比如榜单上的BEIJING汽车的电控系统EMD3.0。

当然,BEIJING汽车的电控系统EMD3.0同样对安全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这套系统还收获过不少奖项,例如:

2017年,EMD3.0智能电控获得国内首张德国莱茵TüV集团颁发的ASIL-D(强调最高标准)流程体系认证书,电控功能安全开发流程体系获得国际认可。

2018年1月,EMD3.0智能电控获得德国莱茵TÜV集团颁发的国内首张通过DAkkS(德国认证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电动汽车产品功能安全证书,产品功能安全达到ASIL-C级,再度印证了产品安全性。

当然,不仅是电控系统单方面有着成就,BEIJING汽车的三电系统在同样有着奖项殊荣,在2020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终评会上,北汽新能源的电动汽车三电平台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毫无疑问,这是对BEIJING汽车在三电技术高能效表现上的至高认可。

其实总结下来,一套优秀的三电系统可以尽可能保证车辆的续航里程够长,更能达到续航里程更真的效果。要彻底解决里程焦虑,发力点永远都是在三电技术。

技术的发展带给了我们更多的不安和焦躁,但技术的发展同样在让真正用心的产品在合适的轨道上迅速前进,整个电车行业,预计在未来几年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我们的汽车从业者,每一个个体都会感受到汽车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都拭目以待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