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作品裏用上一兩句古風詩作,往往能讓作品顯得更有檔次,這也就是導演們愛用古典詩詞的原因。其中用得比較成功的,除了金庸的武俠劇和瓊瑤的言情劇外,還有本期要和大家說的《倩女幽魂》。

這部由程小東導演,張國榮和王祖賢主演的電影,成爲了一代人的回憶。而其中的4句詩,也走紅網絡30多年,至今一提到其中的第一句,仍能把不少電影迷帶回到那段劇情裏。這首詩如下:

《十里平湖》十里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這首詩出現在寧採臣和聶小倩相遇後,聶小倩在一幅畫上題下了這首詩,表達對心上人的愛意。這對有情人本就心心相印,配上這樣一首詩,畫面確實很美。而後這首詩也被用在了這部電影的背景插曲裏,很是好聽。

至於此詩的作者,網上有很多說法,有人認爲是徐克,也有認爲是黃霑和梁羽生的,目前官方似乎並沒有給明確的說法。

雖然此詩的風靡和電影本身的經典程度有很大關係,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確實是一首高水平的作品。首句“十里平湖霜滿天”一開篇就把讀者們帶到一個悽美的環境裏,特別是這個“平”字用得十分貼切,讓十里長湖之景盡收眼底。這時候加上一個“霜滿天”,天與湖形成了統一的整體,濃到化不開的悽景下是曾經的無限愁苦。

有了第一句的鋪墊,次句“寸寸青絲愁華年”也就很自然地接了下來,這一句把聶小倩的無奈寫得淋漓盡致。“寸寸”與前句的“十里”都是數量詞,前景大到無邊無際,後景卻落筆於細小的青絲上,兩句連起很有張力。

後兩句作者筆鋒一轉,刻畫女主人公的動作。“對月形單望相護”寫女子在夜色中望月的情形,整個畫面與首句平湖霜滿天的畫風,是完全一致的。

最後的落筆“只羨鴛鴦不羨仙”,一筆道出了女主人公的心聲,兩個“羨”字讓全詩朗朗上口。“只羨鴛鴦不羨仙”這句話,因爲這部電影的走紅,多年來一直風靡網絡,成爲了大家表白的金句,但很多人並不清楚它出自哪裏。

其實它並非是現代人的首創,它是化用了唐代詩人盧照鄰的名句,原句更美。在《長安古意》中盧照鄰寫的是: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所謂“比目”其實是一種魚名,在我國第一部詞典《爾雅》中就記錄了這種魚,古人喜歡用比目魚來比作男女相愛。而後一句“願作鴛鴦不羨仙”則是盧照鄰的首創,歷來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推崇。事實上,僅憑這首《長安古意》,盧照鄰成爲初唐四傑之一就沒什麼可質疑的。

電影中的這首《十里平湖》,不管是從意境上還是遣詞上來看,都是可圈可點的。不過頗有意思的是,近幾年有網友稱這首詩應該還模仿了另一首詩作。這首詩名叫《別思》,是一位名爲白衣卿相的現代詩人所寫,全詩如下:

十里長亭霜滿天,青絲白髮度何年。今生無悔今生錯,來世有緣來世遷。笑靨如花堪繾綣,容顏似水怎纏綿。情濃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復躚。

我們仔細對比兩首詩的前兩句,確實很像。《倩女幽魂》中的前兩句,就是把“十里長亭”改成了“十里長湖”,又把“青絲白髮”改成了“寸寸青絲”,最後把“度何年”改成了“愁華年”。

不管是巧合還是刻意地模仿,在筆者看來,仿得都是超過了原作的。因爲它更深刻地體現了人物內心的悽苦,而且原作中的“長亭”這一意象用得人太多了,遠比不上“長湖”來得有意境。

其實像這種模仿詩壇有很多,王勃、李清照、蘇軾都是模仿和化用的高手。至於後兩句筆者確實看不出來兩首詩有什麼相似之處,電影顯然是在化用盧照鄰的詩句。大家覺得這首經典電影中的詩作,水平如何?歡迎討論。

相關文章